首页 > 养生 > 一年养生好时日,春分养生“和”为贵

一年养生好时日,春分养生“和”为贵

《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日是春季的中分点,每年在公历3月20或21日。此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春分。



西汉时期的思想家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平分了昼夜、平分了寒暑、平分了阴阳。春分养生,人们要保持饮食、起居、寒热规律平衡及精神上的平和,最终保持阴阳“平和”,使人体这一有机的整体始终保持一种相对平静、平衡的状态。


起居“和”



《黄帝内经》:“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春季,人为适应自然界生发规律,不要太懒惰,早起以后,可以在庭院或者小区里面缓慢地、悠闲地散散步,以舒缓身体。当然“夜卧”是遵照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言,现在,我们至少要“晚不过子时”,一般不超过23点进入睡眠状态。并且为缓解春困,中午适当午睡一会儿。


春分刚进入“二之气”,天气日渐暖和,但昼夜温差较大,雨水增多,甚至阴雨连绵。此时,要注意添减衣被,“勿极寒,勿太热”,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但是头部要少捂,以利于阳气生发。春分阳气上升,多用梳子或者手指梳头,有助于梳理经脉,利于阳气升发。


饮食“和”



孔子曾告诫我们“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菜果就不吃。每个季节都有符合其气候条件而生长的时令菜,得天地之精气,营养价值高。食物一要讲究“气”,一要讲究“味”,而食物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气。《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春笋、荠菜等。



【香椿】春分这个时候的香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口感和营养都是最好。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它的气味芳香,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香椿还是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疾病的良药。



【春笋】说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笋。春笋脆嫩鲜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来,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笋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其纤维素、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而且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利尿的作用。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荠菜】鲜嫩味美、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钙、磷、铁的含量都很高,而且还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和膳食纤维。荠菜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在中药里,被誉为“菜中甘草”。常吃荠菜,对防治软骨病、麻疹、皮肤角化、呼吸系统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均有较好的效果。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不愧是一味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



春分,可以适当饮用花茶,如:菊花茶、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可以散发冬天积存在体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的产生,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春困。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植物随着大自然的生发而生长,也赋予人类各种美味。但是,春分饮食养生要遵从以和为贵,以平为期的原则,科学地搭配食物来饮食保健。应当根据个人体质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的饮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力求中和。


情志“和”

在情志调养方面,要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悦、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安养神气,与春分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而不利于肝气疏泄。春分时节,春光明媚,莺飞草长,桃红李白,百花盛放,此时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可以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与好友结伴郊游,增广见闻,以利于肝气的疏泄。也可以,一个人读书、写字、绘画、弹奏乐器……不仅可以陶冶情志,修身养性,还能使人在困乏的季节,使人心如止水、心态平和。


锻炼“和”



春分时节气候冷暖交替反复,人很容易出现感冒、高血压、月经失调、过敏性疾病等疾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如果天气好的时候,建议养生要多到户外锻炼身体,为增强免疫力可逐渐开始晨练,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宜。春分后天气日渐暖和,可以适当多晒太阳,以助阳气生发。


春分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之象。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是息息相通的,所以,人们养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在思想上 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在饮食方面,要寒热适宜、定量用餐;在锻炼方面,要适当锻炼,避免剧烈运动。总之,春分养生以“和”为贵,以求平和、平衡,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作者简介



杨国刚:陆良县中医医院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云南省医院协会疼痛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曲靖市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疼痛微创学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曾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进修。

擅长诊治:骨折病、退行性关节病、颈肩腰腿痛、痛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症、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肌劳损、跟痛症、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腱鞘炎、感冒、头痛、咽炎、胃炎、胆囊炎、肾结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8349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