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朝的太监,很多人都会想到唐玄宗身边著名的心腹太监高力士。而其实,高力士虽然得唐玄宗的重用,但是他终其一生也只是个太监,在前朝没有什么实权。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李亨,也有一个心腹太监,他的名字叫做李辅国(704年--762年),他也是唐朝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太监,在唐肃宗时期,可以说是权倾朝野。
据传相貌奇丑无比,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四十岁之后简直是开了挂的人生,拥戴肃宗、大权独揽、打击异己、拥立代宗,但最终被自己一手所拥立的皇帝罢官刺杀,并且还被斩首,头颅被扔进了粪坑里!
拥肃宗驱玄宗
入宫之后的李辅国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心腹,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直逼京师长安,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奉命在后安抚百姓,李辅国劝说李亨留下抗敌,太子遂与玄宗兵分两路,北上灵武。李辅国又趁机劝李亨即刻称帝,以安民心。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肃宗性格懦弱,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次年,李辅国随肃宗回到长安,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郕国公,设“察事厅子”,以侦察官员活动。
同年,成为太上皇的唐玄宗回到长安,不再过问政事。但唐肃宗与李辅国都惧怕玄宗复位。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玄宗步步紧逼。初则将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大半,仅留下十匹;继则矫诏令玄宗迁到皇宫内宫,只留几个老弱病残之人伺候唐玄宗;后又将对玄宗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心腹宦官高力士流放,肃宗曾数次想看望重病中的玄宗也因李辅国的阻挠而未成行。
大权在握打击异己
大权在握的李辅国,天下大事几乎全由他来决定,朝臣所奏之事先经他手后才告知肃宗。为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动向,李辅国专门派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对不顺从自己的官员加以严厉打击。
此外,李辅国竟凭个人好恶处理全国讼案,并以皇意标榜,甚至地方上的节度使也由李辅国一手委派。时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觐见皇帝都要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异意。宗室贵人对李辅国也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更称李辅国为“五父”。
对李辅国的这些行为,宗室李岘多次举报给肃宗,然而在李辅国的操纵下,肃宗把李岘贬出京城。一手遮天的李辅国企图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举遭到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亲信取代萧华的相位,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拥立唐代宗李豫
为了掌控朝廷,李辅国与唐肃宗的皇后张皇后相互勾结,内外相应,控制政权。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高官还是显贵都除之而后快。唐肃宗的第三子建宁王李倓聪明过人,尽心辅佐太子广平王李豫,深得皇帝欢心。但昏聩的肃宗听信张、李谗言,赐李倓死。
之后,原沆瀣一气的张皇后、李辅国二人为各自利益而又反目成仇,当时肃宗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等人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等人。唐肃宗病薨的次日,李豫登基为帝,是为唐代宗。
终被代宗罢官处死
自认拥立代宗有功的李辅国日益骄横,曾对代宗说:“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闻此僭君之言,代宗不快,决意将李辅国翦灭。
于是代宗表面优待辅国,尊之为“尚父”,封司空兼中书令,私下却联合宦官程元振掌握禁军,夺得兵权后,遂罢免了李辅国官职,进封为博陆郡王。不久后又派人在深夜将其刺杀,割下头颅扔到厕所,刻了一个木头脑袋代替入葬,赠太傅,谥丑,实则讽刺李辅国相貌奇丑无比,落得个屈辱悲惨的下场。也给后人留下了令人深思的教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7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