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时,为了能够更好的支援抗日,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犯。当时抗日的队伍包括国共两军以及各地的游击队,每个战士们都在用自己的形式去对抗日军。
在抗战前期,日军的装备比八路军强很多,因此我军的损失很大,只能被迫的游击作战。日军为了能消除我军的有生力量,在华北地区进行了清扫。
那些鬼子十分的残忍,在我国实行了“三光”策略,对百姓们进行了屠杀,还将房子烧光,抢夺粮食等物资,根据地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因鬼子的破坏,八路军的物资严重缺乏,很多战士们吃不饱饭,在转移的途中倒下。为了能填饱肚子,大家只能采摘野菜为食。不过这也不是办法,只有充足的物资供应,才能更好的和日军作战。
为了能增加物资,八路军们也会问那些爱国人士借上钱财、物资,等革命成功后再归还。因战争原因,很多的借条并没有如约的归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偿还债务,只是依旧有一些百姓,没能及时兑换借条。
山西一个老汉,拿出一张八路军的欠条,这是他的祖父捐赠八路军物资留下来的。当时祖父从事小生意,因此手头有很多钱,在抗日打响后,祖父就捐赠了大量的粮食和金钱。
八路军路过时,问祖父借了一笔钱财,并留下了欠条,等到战争胜利后归还,可祖父并没有想过再要上这笔钱,因此并没有去兑换。
七十多年后,欠条一直被保留下来,传到了周老汉手里。尽管爷爷告诫他,一定别找国家要上这笔钱。可老汉没有子女,没有老伴,日子十分凄凉,日常的温饱都难以满足。
为了能让老年生活得到保障,他只能将借条拿出来,希望能获得一笔补贴。
民政部的工作人员听到后,立马带着专家进行鉴定,发现这个借条是贺龙元帅留下的,借的款项很多,有四百二十大洋、猪肉、粮食等,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民政部门依照购买力进行换算,和七十四年前的物价进行对比,给了周老汉8万多元,让其的养老得到满足。老汉十分的兴奋,称赞政府讲诚信,即便过去这么久,还给兑换钱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40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