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上有哪些假的事件比真的更有名?看完颠覆三观...

历史上有哪些假的事件比真的更有名?看完颠覆三观...

原创不易,请点个关注^▽^

作者:知更晓,未授权不得转载!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帝王将相、名人异士等,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他们的传奇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乐不思蜀、草船借箭、霸王别姬...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但并非所有的历史典故都是真实可靠,有据可查的,有些是出自笔者的美化,有些则是处于历史客观因素的抹黑。

这就导致很多历史真相被披上“谎言”的外衣而声名远播,并且至今依然还有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比如今天要跟大家讲的两个,可能会颠覆你从前的认知...

“空城计”赵云用过,曹操用过,诸葛亮没用过。

小时候语文上,一篇《空城计》让人印象深刻。

当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兵临城下,诸葛亮守着一座空城却临危不惧。他传令大开城门,然后独自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未动一兵一卒,却吓得魏军皆不敢进,尽皆退去。




可是,诸葛亮说:这不是我。

事实上,诸葛亮在历史上并没有摆过空城计,历史上的街亭之役,魏方真正主帅是张郃,而非司马懿,诸葛亮根本无法以“空城计”吓退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司马懿。

而“诸葛亮摆空城计”这件事,其实是罗贯中先生的艺术创作。他实在太喜爱这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于是在写作中将功劳嫁接到了诸葛亮身上。

当然,历史上“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但“主角”不是诸葛亮,而是一位同样非常有名的英雄人物——曹操。



易中天老师曾在《百家讲坛》栏目中的《品三国》开篇之讲中介绍,“空城计”其实是曹操在与吕布的一次交战中,因兵力奇缺而急中生智“发明”的。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夏天,吕布与陈宫部会合,率一万多部队来战曹操。可曹操的军队当时都去乡下割麦子去了,情急之下,曹操就把随军的女眷全部都弄到城墙上去站岗。

等吕布开过来一看,满城都是莺歌燕舞,姣声嗲气。而城外面有一个树林子,深不可测,吕布担心树林中有埋伏,不敢贸然进攻,便赶紧撤!

结果回去后一想知道中计了,心有不甘的吕布第二天又帅兵来攻打,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树林子,大败了吕布。

然而后来,蜀将赵云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曹操“发明”的“空城计”击溃曹魏大军”,致使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还有语文课本中讲到的《草船借箭》历史上也是有的!只不过主要人物同样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只不过孙权乘的不是草船而是大船,也不是故意借曹操的箭,而是为了平衡船的重量。

《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烽火戏诸侯”纯属谎言,周幽王背黑锅两千余年

两千多年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还被载入煌煌史册中,成为历史的笑柄,后世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首次接触《烽火戏诸侯》同样是在小时候课文中,尤记得当时读得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一度将周幽王列为心目中愚蠢帝王之首。但当我们具备一定判断力之后,结合历史实际情况,基本就能推断,这段历史根本不具备实操性。反而像是被凭空捏造的“黑料”。

我们先还原历史故事,讲的是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取悦冷若冰霜的宠妃褒姒,就点燃烽火台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多次戏弄后,当犬戎兵马真的攻打过来,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却不再相信,因此无人救驾,西周宣告灭亡。



说白了就是一个古代版“狼来了”的故事。听起来愚蠢又无脑是不是?但真相是这样的吗?

咱们先看看先秦制度,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由天子直辖,不设诸侯。所以,西周年间是否有“烽火”示警系统的存在,还是一个问号。

就算是有,根据历史记载,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正是因为烽火台距离比较近,所以周幽王才能召之即来,似乎满足了“戏诸侯”的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隔这么近,为何大军都攻到脚下了,诸侯却毫不知情,还以为周幽王在开玩笑?



如果是相隔较远,在当时极不发达的交通状况下,诸侯又是如何做到召之即来“诸侯悉至”,达到周幽王逗美人一笑的效果呢?

所以,结合当时现实情况来分析,这个故事根本不具可操作性。

另外,2012年初,北京清华大学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时,也发现竹简上的记述与“烽火戏诸侯”相左。

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中记载,周幽王是主动进攻原来的申后外家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并不是被人攻打无力抵抗而亡。竹简上也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清华简”)


就此可以断定,烽火戏诸侯并非西周灭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断定这个故事根本就是编造。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姑娘,其实这并不完全是坏事,比如很多很多我们现在发生的故事,也许在将来也有人通过细枝末节来猜测求证,这可能也是历史最大的魅力所在。

-完-

上文所有图片除水印说明,全部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你看完!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巴巴历史】,支持下作者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3935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