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是临床最常用的抑酸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因其有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使用之后,可以使反酸、烧心、疼痛等症状得以快速而有效的缓解,就连普通大众就知道,烧心了、胃痛了吃一粒奥美拉唑。
然而,任何药物都是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都或多或少有副作用,拉唑类药物也不例外。
质子泵抑制剂具有的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服药后可以继发人体发生高胃泌素血症,而高胃泌素血症可能是质子泵抑制剂长期应用导致胃肿瘤发生风险增加的原因。
此外,胃酸胃酸有两个强大的防御功能:首先,它是人体的外源性病毒的第一道防御,胃酸本身是最强大的杀菌利器,我们每天吸入那么多病毒,细菌,都有可能被胃酸杀死。
第二:肠道内的细菌不会通过胃酸,进入食道,感染机体。
正常情况下,胃酸在PH值1-3之间,病毒、细菌在胃酸内存活不能超过15分钟(唯一能生存的,只有幽门螺杆菌)。
但是,吃了降酸药之后,PH值可能到5.5-6.5之间。没有了胃酸,整个胃就是一个滋生细菌的温床,黑暗,温暖,潮湿,简直就是细菌的天堂。这也就给它们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多项研究证实:长期滥用可增加胃癌风险
既往已有动物实验研究提示,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导致的高胃泌素血症,可能增加胃类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风险。
2018年发表的一项来自瑞典的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研究时间2005-2012年),结果发现:在797067名接受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的患者中,胃癌的发生风险平均增加了3倍以上,而尤以40岁以下患者胃癌发生风险更高,且患者胃癌发生风险的增高与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疾病原因无关(如胃食管反流病、阿司匹林使用者等)。提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是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此外,同样是来自瑞典另一项同期研究还显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还与食管癌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另有一项来自香港的研究发现:
治疗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胃癌风险增加有关。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附着在胃内层的细菌。大多数胃中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有些人患胃炎或胃溃疡,甚至患胃癌的风险很小。用含有质子泵抑制剂,至少两种抗菌素,有时还需要其他药物治疗感染。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后的胃酸度。科学家从接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患者那里收集了数据,然后处方了质子泵抑制剂或被称为H2受体阻滞剂的替代减酸药物,治疗期延长了。
研究人群包括63397名成年人,平均随访时间为7.5年。科学家们发现:
大多数患者服用H2受体阻滞剂,而5%的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约3年。
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人群患胃癌的风险是其两倍以上,而服用H2受体阻滞剂的人群并未发现患胃癌的风险增加。
风险随着以下因素而增加:
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时间更长。摄入质子泵抑制剂一年以上可使患病风险增加5倍,而摄入三年或三年以上质子泵抑制剂可使患病风险增加8倍以上。
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更加频繁。与每周使用相比,每天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风险约为四倍。
由于先前的治疗使胃中不存在幽门螺杆菌,因此该研究消除了因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癌的风险。
小结: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胃酸是人体重要的消化液,既往已有研究报道提示,长期应用抑酸剂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因胃酸分泌减少影响人体对钙、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吸收、影响消化功能、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衡、诱发胃息肉等。
因此,即便是拉唑类药物,也不要自行长期服用,需要找出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以规避患癌风险。
#战疫必胜##一起等春天##2020新行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1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