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我给徐翔当研究员的日子(七)

我给徐翔当研究员的日子(七)

七、高强度训练是保持交易状态的必要途径

这五人基本上就围在徐翔身边,一直躲在徐翔小哥的办公室和交易室很少露面。其他人,最多的时候有30来个人是可以触摸实盘的高级研究员,和十几个只能做模拟盘和真正研究公司的实习研究员了。因为我刚来,又是公司最年轻的,自然是实习研究员。虽然是实习的,但是工资比在深圳高了两倍多。福利待遇都不错。这一点是我很满意的。徐翔小哥对我们有着非常严格的3+3的考核要求。这也是高薪下的每个研究员压力山大的原因。

前面的3:第一,徐翔要求这30几位交易员推荐的股票最迟要在一个月能涨,最好马上涨;第二,即使马上涨起来,涨幅也要高过沪深300指数;第三,买入后不能下跌超过10%,否则无条件止损,不允许补仓。

后面的3:第一,是徐翔考核研究员每周进行一次收益率排名,连续三次排名靠后就要转成实习研究员,同样连续三次靠前过了试用期的实习研究员可以转成高级研究员;第二,排名靠前的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操作,收益直接和收入挂钩,排名靠后的减少操作资金;第三,每个研究员必须定期去上市公司调研,推荐股票给小哥。尤其是实习研究员调研次数非常频繁,有时候一个月得调研20家左右。如果是高薪挖来的成熟研究员,不需要实习,但没有研究经历的就需要实习。实习期间要试用期只有一年,一年里如果排名靠后就要被淘汰。看看这恐怖的要求和考核办法,你就知道我来小哥这可不是吃闲饭那么轻松了。这样的要求和考核等于把所有的研究员放在火上烤。如果想做到立即涨,就必须吃透公司的前提下还要把握好整个市场的细微波动,一旦下跌10%就意味着操作完蛋。这个下跌10%即使只买100股也不能补仓。所以在泽熙的日子里,每个月的人员流动有一些,每个季度的流动都比较频繁,也许上月还招呼下个月就看不到人影了。但是泽熙的招牌依然高高挂在那里,还是有大量同行等着踏进门来。这与公司的人事部门高效运转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作为新来的实习研究员,工作量都非常的大,很多时间都在各个地方做调研,而且按小哥的一整套细致要求,根本无法像很多券商同行一样,可以坐在办公室就把研报给出了。在我看来,不去实地的调研都是耍流氓。这是整个同行的通病,以至于我去很多上市公司调研时,问他们有同行来过没,他们说最近一年都没有,但是圈内研报就出了几十篇。办公室调研含金量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调研的深度和广度要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得多得多。而且最为苦恼的是,我们这些研究员已经基本上都适应了经常被徐翔否定的现实,即使拼尽了全力调研,花了大量时间精力,也请教了很多行业资深人士的建议,出来一篇自己各方面都满意的研报,但是都到头来,往往等待小哥轻描淡写说“不”。那种感觉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但是最后的结果也大都证明小哥的判断是正确的。现在来看,很多研究员的一些结论都是纸上谈兵。做交易不能只依靠研究数据活着,否则研究员都成人生赢家了。也正是有了这样高强度的投研训练,我的研究效率大幅提高。在以后的市场起伏当中,交易状态也更加容易保持。徐翔小哥对于我来说,这种感觉更像一个大学时期的篮球教练而非老大,他把每日把我这个笨拙的替补队员身心践踏到崩溃边缘。然后淡淡的叫我回家休息调养。没有这样高强度训练,我们那只大学生球队怎么出的来全院历史最好水平?

没有超出常人的训练,哪有球星光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0158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