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雨水时节话养生,最忌生气,宜“春捂”及吃韭菜

雨水时节话养生,最忌生气,宜“春捂”及吃韭菜

今日雨水,雨水时节空气湿润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但与立春时稍有不同,应以祛湿养脾为主。#今日雨水#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属土,喜燥畏湿,湿气太重则伤脾。养生应兼顾饮食、起居调节和药物调养:


饮食调节即根据此时风邪渐增、湿气渐重的气候特点,少食狗肉、羊肉等温热之品及其他油腻食品,多吃谷类、豆类、面食和新鲜蔬菜

起居方面应清心寡欲,劳逸有节,不过度工作、娱乐,避免精神萎靡困顿,以养元气。2月下旬气温时高时低,当晴天升温时,还穿个厚棉袄捂出一身汗是不合时宜的,觉得热了可以脱掉外套,但是下半身不着急减,因为这时土地还没有晒热。这可以归结为“春捂”,应“捂下不捂上”。

药物调养即适时服用一些生阳祛湿的清补药物,如决明子、白菊花、沙参、西洋参、淮山、茯苓等以调养脾胃。



春季养“生”最忌生气

中医用五行(木、火、土、金、水)来配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和五脏(肝、心、脾、肺、肾)。在代表五行的物质中,水、火、金、土都是无机物。只有木是有机体,是有生命的,所以木代表春天的“生”。


在人的五脏六腑中,肝和胆组成肝系统,它们主宰人体的生机,所以也是属木的。木喜爱向上生长,但是树枝也很容易弯曲,因此就像树木的枝条一样,肝胆之气需要生长和舒发,如果受到压制就会生病。

雨水时节,肝系统应“生发”和“升发”。

所谓“生发”,意味着“生生不息”,即“生发阳气”。阳气如何生发?要靠肝来生发,由肝气来启动五脏的阳气。若是肝气虚,阳气就不足,人会感到怕冷、四肢无力、情绪低落。

至于怎么帮助肝脏生发人体的阳气?一要靠“吃”,二要靠“动”。动则生阳,最好是户外去走走,但是现在由于特殊原因,也可以在家适量运动,待到春花烂漫时,疫情结束后再出门。#全民关注肺炎#

饮食方面,给大家推荐韭菜,古人把韭菜称为“百菜之王”,特别强调“春三月食之,苛疾不昌,筋骨益强”,认为春天多吃韭菜,使人百病不生,筋骨强健,还可以祛除面部的皱纹,使人心情开朗,目光炯炯有神。


不过早春的韭菜更适合多数人吃,太晚的韭菜容易使人发病,胃热重、发高烧、手脚心热、口气重、眼睛发红及皮肤长痘痘的人也慎吃。

而“升发”,跟肝气的运行方向有关:肝气是往上升的,肝气升发,推动人体气的运行,气血才能畅通。人的情绪对肝气影响很大,不及会气血郁滞,过度则会肝阳上亢,所以我们在春天要特别注意调整心情。


如果情绪压抑,闷闷不乐,肝气就难以升发而郁结于胸,引起气血的瘀滞,或是化为内火(此时就需要清肝火)。

如果情绪急躁,生气暴怒,肝气就会升发过度,使人血压升高、面红耳赤、头晕眼花,甚至中风昏厥。所以春天养生的一大重点就是“舒肝理气”。

中医很早就观察到,肝病先传脾,肝气过旺会克制脾的功能。所以春季我们不要补肝,而是健脾、补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8309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