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东北鼠疫|我国100年前的一场灾难,发生的过程、防治措施及启示

东北鼠疫|我国100年前的一场灾难,发生的过程、防治措施及启示

历史上,我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稍远点的有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8年大洪水,稍近的有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然而,多难兴邦,在一次次跟灾难的斗争中,我们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

眼下新型肺炎正在祖国大地肆虐,全国人民都投入到抗击肺炎的战役之中。其实,在一百多年前,在我国东北地区也发生过一次大的疫情,叫东北鼠疫,又称1910年鼠疫事件。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下东北鼠疫的来龙去脉,看看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

一、鼠疫是什么?

鼠疫是什么?鼠疫有多厉害呢?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位列所有39种法定传染病的首位,属于最厉害的一种。那鼠疫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因为鼠疫传播性强,致死率非常高,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腺型鼠疫患者致死率为50%-70%,肺型鼠疫就基本没救,接近100%。现在通过抗生素治疗,鼠疫整体致死率可以控制在10%以下了。

伍连德

在人类的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的鼠疫:第一次是查士丁尼瘟疫,发生在公元6世纪,总共20多万人被夺去生命;第二次是黑死病,发生在十四世纪的欧洲,夺去了超过2500万人的生命,相当于当时欧洲人口的1/3。

可以说,鼠疫的危害之大无以复加,令人闻风丧胆。腺鼠疫和肺鼠疫在鼠疫杆菌进入血流后会发生败血症型鼠疫,这个时候患者会寒战高热、昏迷、休克,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非常高,患者常常因为皮肤广泛出血、坏死而出现皮肤发黑的现象,让周围的人看后不寒而栗,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人称鼠疫为“黑死病”的原因。

二、东北鼠疫发生的过程

20世纪初期,在东北地区,貂皮大衣几乎是有钱人的标配,但是貂皮太贵,人们发现旱獭的皮毛在经过处理后,成色不输于貂,于是有很多人就开始大量捕杀旱獭。旱獭本身是非常敏捷的,一般人很难捉住它,但是染上了鼠疫的患病旱獭行动缓慢,很容易捕捉,结果这些人捕杀了一些染病的旱獭,甚至有人拿来食用,很快就有人被传染了鼠疫。

东北鼠疫

开始只有满洲里的几例,结果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蔓延到了哈尔滨,每天新增好几百的感染者,因鼠疫死亡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病,所以民众出现了极度的恐慌,纷纷开始了迁徙大逃亡,于是鼠疫蔓延到了整个东北三省,甚至关内山东、河北一带,各地区死亡的大致情况如下:

死亡5000人以上的地区有哈尔滨、长春、呼兰;

死亡4000人以上的地区有2处;

死亡3000人以上的地区有1处。此外,死亡2000人及以下的,还有数十数处……

东北鼠疫

东北当时的铁路交通是全国最为发达的地区,感染的人群有极具爆发的趋势,形势非常危急,东北三省的官员无力处置疫情,纷纷上报朝廷,请求救援。随后,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

1910年12月,伍连德奔赴哈尔滨,看到的情形令他震惊,当时的哈尔滨尸横遍野,人们“谈疫色变”,更让伍连德揪心的是,当时哈尔滨没有像样的西医医院,也没有口罩等医疗物资。

即使面临这种窘境,伍连德通过一番调查研究后,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仅仅花了67天就控制住了这场“20世纪人类最严重的鼠疫”。

三、东北鼠疫的防治措施

基辛格曾经说过:“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在发生东北鼠疫的危急时刻,我们国家又一次被幸运女神眷恋,英雄出现了,他就是伍连德!当时伍连德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早年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是剑桥大学的医学博士。伍连德来到哈尔滨后,主要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

1.解剖尸体

解剖尸体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在一百年前的大清封建帝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是清政府明令禁止的。伍连德力排众议,决定亲自解剖死者的尸体,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解剖尸体的人。

伍连德

果不其然,通过解剖死者尸体,伍连德在死者身上发现了大量的鼠疫杆菌,确定此次瘟疫为鼠疫,而且发现这次的鼠疫跟其他的鼠疫不一样,是肺鼠疫,可以通过人的呼吸系统传播,从而确认了鼠疫杆菌可以人传人,这个重大发现为日后的隔离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2.病人隔离

在征得清政府的许可后,伍连德开始对哈尔滨的旅馆、商店、饭店等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消毒,对鼠疫患者和家属实行严格的隔离政策,对于接触过鼠疫患者的人在家实行隔离。

但是,彼时的东北是俄国和日本的天下,伍连德医生的隔离政策很难执行下去。通过努力,伍连德获取了两方的支持,俄国将1300 节火车车皮批给了伍连德,这样伍连德医生就有了实施隔离的场所,他说服鼠疫患者密切接触者转移到这里,一般的接触者仍然在家中隔离,而鼠疫患者则在防疫医院接收治疗。

东北鼠疫

为了使隔离政策有效执行,伍连德让政府调来了数百人的军队严格看守隔离区域,特别是严禁毛皮商人进入。

3.亲手制作简易口罩

众所周知,传播途径是疾病传播的三大要素之一,鼠疫传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因此让老百姓戴上口罩就非常必要。但是在当时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形下,人们怎么可能去戴口罩呢?没这个意识也没有财力,于是伍连德亲自用纱布制作简易口罩,这种口罩物美价廉,大量投向市场供给老百姓。这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伍氏口罩”。

伍氏口罩

4.焚烧尸体

在解决了传播途径的问题后,控制住污染源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哈尔滨正值冬天,木材特别紧缺,尸体无法下葬,很多尸体都被抛弃在街头,这些尸体上的鼠疫杆菌能存活3个月,如果不及时处理,它可能传给更多的人,成为重要的传染源。面对这种情况,伍连德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焚烧尸体!


焚烧尸体

这在当时绝对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中国人历来讲究入土为安,现在要焚烧尸体简直是大逆不道!可想而知,当时的阻力有多大,要知道我国1985年才开始实行火葬,就这样实施的阻力还非常大。

但是形势已经刻不容缓,伍连德当机立断,1911年1月30日,在各类官员悉数见证下,防疫人员将2000多具尸体堆成22堆,每堆100具尸体,倒上煤油,集体焚烧。

随后,俄侨聚居地也效仿,集中焚烧了 1416 具尸体,包括死者的衣物也一并焚烧。

焚烧尸体被认为是东北鼠疫防治的转折点,在此之后,整个城市的死亡人数开始减少,新增病例也在减少,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四、东北鼠疫防治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

在这一场大的鼠疫面前,中国人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只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疫情的发展,令世人刮目相看。那么,在这场东北鼠疫防治的战役中,我们能得到哪些经验和启示呢?

1.早发现、早隔离

东北鼠疫的防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条的防治措施就是严格的隔离政策,确诊的病人收治在防治医院内治疗,密切接触者收治在俄方提供的火车皮内,普通接触者则在自己家内隔离。隔离政策有效的阻止了交叉感染,防止疫情进一步的蔓延。

焚烧尸体

我们今天疫情的防治策略沿用了这一措施,病人被集中救治,其他的人都建议在家隔离。不出门不窜门,不走亲戚不拜年,待在家里就是战斗,待在家里就是贡献。在疫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之前,我们要继续响应号召,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出门戴口罩,不要小看这件事情,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2.防控结果公开透明

在东北鼠疫初期,谣言满天飞,每天都充斥着鼠疫蔓延到哪些地方、死了多少人的谣言,这些谣言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也给当时的防控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为了控制谣言的肆意传播,当时的清政府规定“京外报告防疫每日奏一次”,同时各大报纸都公布每日的疫情,有利的遏制了谣言,稳定了民心。

3.不吃野生动物

东北鼠疫的宿主是“旱獭”,一些人接触、食用了旱獭,被传染了鼠疫,最终导致了一场大的浩劫,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这个教训实在是非常沉痛!

旱獭

今天我们面临肺炎疫情,专家们对这次病毒的宿主一直在寻找之中,有的说是蝙蝠,有的说是穿山甲,不管最后定的是哪位宿主,几乎可以断定是野生动物,有人食用了野生动物才导致了这次疫情的传播。因此,我们今后一定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并建议国家立法,禁止一切活禽买卖,从根上杜绝野生动物的交易。

欢迎关注“赢在志愿”,分享有价值的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深度剖析国内的高校和专业,让考生和家长们少走一点弯路。#青云助力 共渡疫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5350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