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孩子就像是在创业,创业本身是一件充满挑战,令人愉悦的事情。正确的教养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使命和一生的事业,只有不断的认真学习,保持阳光的心态,内心充满坚毅的力量,了解和善待孩子,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养料和肥沃的土壤,才能看到“一叶一世界,一花一菩提”的花开灿烂的模样!
从一岁到孩子十岁,十年,你基本上可以看出你创业的初期成果。我们期待中的孩子应该是怎样的模样:他们身体发育健康,坚毅自信,诚实善良,举止得体,热爱学习,不迷恋玩具和电子产品,遵守时间和纪律,善于思考有见识,但并不一味得顺从。可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是每个初为人母人父的父母都是教育家,能够在教养孩子的旅途中一路畅通无阻。可孩子的成长是一条单行道,有些过错可以弥补,有些过错就是错过。当孩子十岁了,你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有没有以下后悔的点呢?
一、三岁前,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后悔出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没有把孩子留在身边。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他探索世界的能力永远大于你的想象,但这个时期的安全感伴随孩子一生。
二、三岁了,孩子上幼儿园了,后悔没有让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幼儿园时期,是培养良好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课程都比较轻松。这时可以充分利用闲暇的愉快时光培养孩子做一件事并且坚持下来。我有个闺蜜梓沫,她家孩子今年6岁,幼儿园大班,从开始上幼儿园开始,每天固定的时间培养孩子背诵古诗,一年后,每周学习一首《笠翁对韵》的古诗。截止下半年开始上一年级之前,小学课本上的古诗孩子基本全都会背诵了。而且,最主要的带来的好处是,孩子爱上了国学,并不觉得学习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艰难的是当别人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时候,她一如既往的坚持了下来。
三、六岁至七岁,孩子上一年级了,这时候孩子已经是正式学生了,后悔没有了解透彻孩子作业的规律性以及及时帮助孩子在作业这件事情上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写字姿势,固定的作业时间都会对孩子以后的作业习惯起到最为深远并关键的作用。当你真得用心时,你就会在一周的时间内了解孩子作业的规律性,进而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做作业的计划和规定。一年级开始,作业量还不是很大,从这个时候起,孩子就可以开始练字了,从握笔姿势,每个生字的字形分析,从这个时候打下基础,比上三年级开始,孩子的字烂的一塌糊涂严重影响到作业进度时,你会庆幸许多。
四、七岁至八岁,孩子上二年级了,这时候孩子对待作业的习惯和态度已基本养成,最后悔没有坚持下来的一门兴趣爱好。二年级的学科的难度相对来说都比较小,但又相比一年级适应了学校生活,这个时候就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专注的坚持至少一样兴趣爱好。比如舞蹈乐器,比如运动,比如益智类下棋,比如画画等等。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有一门兴趣爱好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道路是一股无形力量的帮助。
五、八岁至九岁,孩子上三年级了,他慢慢的有自己的主见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来到了,作为家长,曾经可以立竿见影的吼叫在这个时候已经基本上不管用了。他是作为父母的你们最爱的孩子,他是你们的心头肉,当他跟家长反抗时,当他跟家长挑战权威时,你们能拿他怎样?你会不会在目送他去学校看着他逐渐长大的背影反思?你会不会在夜晚看着他熟睡的脸庞在深夜里反思?
但改变也永远都不晚。不要一直自责,也不用羞愧,你意识到需要改变,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从今天开始,试着了解孩子。父母没有先知的能力,但父母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孩子的某些成长规律方面,不是你有了父母的称呼你就天然会知道这些理论。如果当父母的糊里糊涂的,那么面对孩子带来的种种问题就会束手无策。不管多忙,规划点时间,找点方法,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让孩子知道你有多重视他。安排定期的一对一的时间,一心一意,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孩子和你自己身上。带着好奇心看待你的孩子,了解他的性格和想法,仔细倾听孩子说话,不要试图说教。
从今天开始,试着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决定,有礼貌像对待大人一样的对待你的孩子,不贬损自己的孩子,比如骂孩子没用,笨蛋等;不取笑挖苦孩子。
从今天开始,试着以身作则。你有没有想过?孩子就像摄像机,日日夜夜看着你,用他无邪的眼睛记录着你的身影,从你的一举一动中学习,然后就像复印机一样输出。你能从孩子身上找到你的影子,所以言教重于身教,你想让你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榜样。
从今天开始,试着让孩子自立。让孩子自立不是放任孩子而是训练孩子,不是越俎代庖,而是让孩子恰当的试错知错改错,适时地鼓励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鼓励,正如植物的开花结果需要水。鼓励,是给孩子提供让他们觉得“我有能力,我可以”的机会,让他们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从今天开始,关照好自己。当你有压力的时候,绝对不要迁怒于你的孩子,去做些减缓你自身压力的事,比如锻炼身体,看电影,和家人相亲相爱,当你放松下来,你的状态变得更好的时候,才能正确的教育好孩子。
你家的孩子多大了?在教养的过程中有没有后悔的点,有的话不妨留言写下来,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