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以来 ,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展开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逆行”故事。
这两天,一组照片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照片中,一线的医务人员正在忙碌间隙用塑料小勺吃着盒饭,其中一位正不太稳当地舀着一条鱼。我们可能会好奇地问,他们吃饭为什么不用筷子?用塑料小勺吃饭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每天要给200多位市民体温测量筛查
照片中的医务人员是武汉市第四医院武胜路院区发热预检分诊处的三位护士:51岁的谢红莉、47岁的汪玲霞和45岁的杨辉,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这场战役打响开始,她们就一直在这里工作。每天进行着发热病人预检分诊的工作。工作量大的时候,平均每天要给200多位需要体温测量的市民进行筛查。
武汉市第四医院东院区门诊办公室主任 鲁海蜃:“在我们一楼大厅发热门诊的预检分诊处,每天需要测量体温的病人非常多,红外线的对体温只能起到筛查作用,对发烧的或者来复查的病人我们都会给传统的水银体温表,这种每次测量的时候要甩到36度以下,测量完之后又要复原消毒,给下一个病人,所以我们分诊处的老师每天重复这些操作,一天量特别大,导致了她们现在每天下班了以后拿东西都是颤抖的,吃饭的时候全部改成了用勺子吃饭,因为拿筷子手会发抖,非常不方便。”
发热患者到医院就诊时,预检分诊台的护士会先用红外线耳温枪进行测温,但耳温枪只能起到筛查的作用。体温一旦达到37.3度以上按要求都要用水银温度计再测一次,每次都需要用手腕力量把水银刻度甩至36度以下,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照片中的一幕。
“我是医务人员,我要回到我的岗位”
在她们之中的谢红莉本是请好了年假,去杭州参加女儿的婚礼,大年初一婚礼一结束,当天便返程回到武汉,她孤零零地站在高铁站台上,成为其他人眼中的“逆行者”。
鲁海蜃:“别人问她,你这个时候怎么还往武汉赶,她说我是医务人员,我要回到我的岗位。”
鲁海蜃介绍,这三位护士有的曾经是护士长,临床经验相当丰富,在预检分诊测量体温后,能十分准确的引导患者就诊。对于一些较为慌张和害怕的患者他们会用自身经验进行安抚,进行正确引流。
有网友看到这组照片留言表示“辛苦了,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为你们点赞,一定会早日渡过难关。”视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人员们此时正不顾个人安危忙碌在最前线,他们的勇气与担当让人肃然起敬。一个个身穿防护服的背影给人力量,温暖人心。
从“无论生死,不计报酬”,到“再累也值得”、“我能去,我请战”……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他们用心声给予了全社会齐心协力战胜病魔的强大信心。我们向他们,以及同样奋战在一线的其他工作人员致敬。因为有他们,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89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