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讯(记者梁海祥)8月8日,菲律宾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25%,这是菲律宾央行年内的第二次降息。此前一天,新西兰、印度、泰国等央行宣布了降息。自今年5月以来,已有不少国家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日全球央行的“降息潮”正式来袭。
分析人士指出,即使在美联储和多国央行的“降息潮”来临,预计我国央行不会同步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而是“以我为主”进行微调预调。(更多原文点击《全球央行“降息潮”来袭》阅读)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卜振兴
保险资管协会特邀研究员,博士,看懂App评论作家
全球央行近来纷纷降息,作为一种逆周期的调节工具,降息的背后是各国货币当局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世界银行、OECD、IMF等权威机构对2019年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都不容乐观。除此之外,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问题不断加剧,对全球经济的增长产生了进一步的拖累。
这才是各国央行更加担忧的问题。本次降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力度大、范围广、时间长。各国央行的降息幅度都很大,并且很多国家的十年国债率都已经是负利率;涉及国家范围广,不仅包括发达经济体也包括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降息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并呈现持续降息的特点。面对国外的降息潮,我们是否要采取跟随策略还要具体分析。各国降息首先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我国经济增长目前基本能够实现年初的经济增长目标,采取强刺激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我国的降息还受制于以下问题:一是物价水平,非洲猪瘟对于主要以猪肉为肉类消费的我过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通胀的压力比较大,不适合大规模放水。二是房价波动。历来降息带来的增量资金都会流入房地产市场,因此再不能堵住管涌的前提下,放再多的水也会被地产截留,效果会打折扣。政策调控需要更加精准、有效,一击即中。
赵庆明
博士、国际金融问题专家,看懂App评论作家
今年以来的全球降息有如下特点:
一是美国降息,为其他国家打开了降息的通道。很多国家的央行唯美联储马头是瞻,当然,内在原因是经济增速放缓。当美国降息日趋明朗时,经济增速大幅放缓的国家就毫不犹豫启动了降息,典型的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二是预防性降息,对经济增速反应更加敏感。典型的国家是美国。尽管美国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至2.1%,这一速度在2000以来属于中等偏上增速,不算低,而且美国的失业率处于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当然,个别宏观经济指标今年以来走低,低于前值和低于预期。
三是部分国家多次降息,且不排除继续降息。印度降息最激进,已经4次降息,降幅合计110个基点。澳大利亚、新西兰都两次降息。
四是单次降息幅度超预期和超常规。例如8月7日新西兰和印度,降息幅度不是预期和常规的25个基点,而是50个和35个基点。之所以选择超常规大幅降息,一定是经济下滑过快。
邓宇
某银行规划研究员,看懂App评论作家
新兴市场压力剧增,逼不得已降息。经济秩序变化来的太快。以至于很多国家都还没准备好,反而不得不被动接受经济下行和世界贸易混战的局面。前期,新兴市场国家已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货币宽松债务累计,增长乏力以及产业升级缓慢,以出口导向和能源导向的新兴市场都必须面对贸易放缓、地缘政治的风险。
目前,能够保持经济稳定的仍然是中国,因其庞大的市场、经济韧性和内需能够抵御风险,但仍面临美国贸易战加码和市场波动的困扰。新兴市场国家内部的问题同样突出,政治社会改革滞后,后发优势正在失去创造力,如何加快改革和转型才是应对降息潮的关键,否则只能被动接受。一带一路以及区域经济体建设或许是破解困局的路径,毕竟新兴市场国家单兵作战还比较脆弱,依赖于区域协同和大国地缘经济优势才能有出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