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明星 何健
在人民军队战史上,有位开国中将虽非大名鼎鼎,但却极具传奇色彩,他独特的革命经历,实是中国革命斗争复杂性、艰巨性的真实写照:红军战争时期,他和敌人真刀真枪干,杀出了响当当的名号;全面抗战岁月,他潜伏国民党军开展工作,隐姓埋名6年之久;解放战争打响,他为提高水平,离职学习近半年之久;和平建设年代,他主持过铁道公安,建设过旅顺基地,主抓过海军航空兵,真正是鞠躬尽瘁。
他,就是被张爱萍称之为“潜龙”的彭林将军!
一、从南货店学徒到红军团政委
彭林,原名彭祥梁,又名彭栋才,1914年6月29日出生于江西吉安县官田乡举洲村,祖上世代务农。9岁时,他进入私塾开始启蒙;12岁时,又进入本村初级小学读书,曾任小学童子军团长;15岁时,由于家贫难支,他被迫辍学务工,到附近一家南货店当学徒。
1930年3月,湘赣边界革命形势喜人,群众革命情绪空前高涨,彭林毅然放弃学徒生活,加入了吉安永阳市(今永安镇)青工委员会,当选为青工委员会委员。5月,经永阳市青工委员会负责人肖志明介绍,他又参加了永阳市工人武装纠察队,同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10月,红一方面军攻下吉安县城,一洗之前8次攻城不利之耻。永阳市工人武装纠察队参加了攻打吉安战斗,这也是彭林平生经历的第一次战火考验。之后,他又随工人武装纠察队参加了多次游击活动,很快积累了作战经验。
1931年11月,由于当过工人(学徒),又有相当文化水平,彭林调任吉安县工会青工部部长。在少共吉安县委、县总工会的领导下,他领导青工部做了大量工作:对城乡青年工人进行革命教育,动员他们参加红军,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保卫红色政权;维护工人切身利益,组织职工学政治、学文化,争取8小时工作制;组织青年工人学习军事技术,维护苏区社会治安,踊跃参军参战等。
1932年1月,彭林出席了湘赣省工会青工代表大会,当选为湘赣省工会青工部委员兼秘书,留在省工会青工部工作。期间,他曾任省工会巡视团主任,带队前往湖南茶陵、攸县、耒阳及江西上犹、崇义等县巡视工会工作,并在当地宣传、组织群众。10月,经过严酷斗争考验之后,彭林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调任吉安县工会委员长兼中共吉安县委委员、县苏维埃政府委员。12月,他当选为湘赣省工会常委,并出席了中央苏区工会代表大会,是“湘赣苏区工人领袖之一”。
1933年4月,由于湘赣苏区红军日益扩大,武器弹药供应紧张,湘赣军区领导决定:彭林调任湘赣军区兵工厂政委。从此,他正式开始了红军生涯。湘赣军区兵工厂,位于江西莲花县东、永新县北的花溪一带,是以莲花、九龙冲、永新赤色修械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共有红色工人200余人,主要任务是制造简易地雷、马尾手榴弹、步枪子弹,有时还修理湖北汉阳造的小口径步枪等。出任如此要职,可见湘赣军区领导对他的高度信任。
彭林果然不负众望,他从军区各独立师、游击大队修理所抽调一批政治可靠、业务精湛的技术人员作为生产骨干,又在地方上招收了一些政治可靠、手艺出众的工匠充实到工人队伍中,继而大量筹集制造枪支弹药所需原料。经过短短2个月,兵工厂就每天可制造10000发子弹、3000枚手榴弹、1000颗地雷,且子弹、手榴弹、地雷质量明显提高。
1933年8月,由于擅长工会工作,彭林升任湘赣省工会委员长兼中共湘赣省委委员、省苏维埃政府委员,成为享誉湘赣边界的工人领袖。
随着湘赣苏区扩大,红军作战任务更加频繁,战斗规模日益增大,战场救护成为一项紧迫任务。1934年1月,湘赣军区决定:在永新黄岗山区成立湘赣军区红军后方医院,彭林担任后方医院政委。
后方医院规模较大,下设了9个休养所,一次能接收600名伤病员。为使这些伤病员早日重返前线,彭林组织医护人员精心医治、精心护理,还专门派人去外地购买粮食、补品等,好让伤病员尽可能吃得好一点、多一点。他特别支持采用草药、土方医治伤病员,并亲自带领医护人员上山挖草药。经过彭林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湘赣军区后方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意识大为改善,伤病员们赞不绝口。5月,由于领导后方医院有方,彭林升任湘赣军区卫生部政委。
1934年6月,由于政治可靠、工作细致,彭林改任湘赣军区政治保卫局局长,负责保卫军区首长安全,肃清内外奸细。他深知责任之重大,立即紧锣密鼓地组织人马。8月,由于敌情变化剧烈,湘赣军区主力奉命改编为红6军团(军团长萧克,军团政委王震,军团参谋长李达),突围西征,设法和红3军贺龙部联络,争取于湖南中部创建新苏区。这时,彭林调任红6军团第17师第50团政委(郭鹏任团长),直接指挥部队冲锋陷阵。
二、从激战新厂到遇险甘溪
按照红6军团首长确定的突围方向,郭鹏、彭林指挥第50团,携手兄弟部队一起,首先在江西遂川县衙前至五斗江地段,突破国民党军内层封锁线,然后不顾高温酷暑,昼夜兼程,向西南方向疾进,迅速冲破敌人沿遂川至黄坳、遂川至七岭、寒口至广东桥设置的封锁线,并于8月23日抵达湘江东岸蔡家埠(零陵附近)一带,准备抢渡湘江。至此,红6军团取得了西征的第一步胜利。
红6军团狂飚西进,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大惊,急忙派兵联合追击。西路军总司令何键急派刘建绪为前敌总指挥,部署9个团先于红6军团到达湘江边展开,并督令追击部队跟踪尾追,企图将红6军团消灭在湘江沿岸。与此同时,桂军第7军兵分两路,北出湖南道县、零陵,堵截红6军团西进。在敌人于湘江两岸张网以待的严重情况下,红6军团首长果断放弃由零陵地区西渡湘江,采取以迂为直之策,间道前往湖南中部:命令部队迅速东移,再翻越阳明山区南下,在湖南道县以南西渡沱水,进入广西灌阳东北。之后,他们又决定出敌不意,决定在广西全县(今全州)以南界首地区抢渡湘江。9月4日,郭鹏、彭林指挥第50团担负前卫任务,率先西渡湘江,占领湘江西岸有利地形,掩护红6军团主力顺利地渡过了湘江。
9月5日,红6军团攻占广西西延(今资源)县城。8日,中革军委下达补充训令,要求红6军团沿着湘桂边境行动,经湖南通道地区西进贵州锦屏地区,再北攻贵州天柱、玉屏、铜仁诸地区,杀向湘西北凤凰。训令同时明确,红6军团要与红3军(贺龙部)取得联络,携手创建湘西北苏区,以吸引更多湘军于湘西北地区。
红6军团闻令而动,迅速袭占通道县城,直向贵州挺进。9月18日,当部队进到湖南靖县(今靖州)新厂地区时,与湘军补充第二总队(2个团)不期而遇。红6军团首长决定,集中兵力消灭这股国民党军,遂部署第18师第52团抢占岩崖山主峰,正面阻击国民党军;第50团为主攻团,隐蔽在山后待机出击。战斗开始后,军团政委王震亲临第50团坐镇指挥,郭鹏、彭林带领第50团迅猛出击,直扑补充第二总队,第52团又从高山之上泰山压顶,两面夹击,打得敌人溃不成军。新厂战斗,歼敌500多人,缴获枪械300余件,震慑了各路追兵。
新厂战斗后,在郭鹏、彭林共同指挥下,第50团追随红6军团主力浴血征途,跨江越河:从贵州锦屏、剑河间北渡清水江(沅江支流),又于剑河县东北渡过小江(清水江支流),向铜仁、江口方向急进,直奔湘西北而去。这时,敌人追兵云集㵲阳河(沅江支流)以北,红6军团不想碰硬,遂在贵州施秉、黄平间抢渡大沙河(㵲阳河支流),一举突破黔军防线,乘虚袭占黄平。10月4日,郭鹏、彭林指挥第50团为军团前卫,进至贵州瓮安县猴场(今草塘),此地距离乌江仅仅20多公里,吓得黔军慌忙加强江防,红6军团主力趁机向江口疾进。
10月7日,当红6军团进至贵州石阡县甘溪一带时,桂军跟踪而至。在这危急关头,红6军团首长组织部队向施秉县大庆方向转移。当部队转移到一座高山耸峙的夹沟时,敌军追兵跟近。这条夹沟又窄又长,两边是悬崖峭壁,地形十分险恶,军团首长命令第50团,占领夹沟右侧山头掩护主力转移。郭鹏、彭林指挥第50团奋力苦战,一直坚持到军团主力顺利转移为止。由于与追兵对峙时间太久,加上天色已黑,第50团未能跟进主力部队。从此,第50团开始孤军苦战,独立向湘西北转战。
部队转战到一个小集镇,住在镇上小学校里,彭林偶然发现一张地方报纸,上面刊登着一则消息:“贺龙匪部在沿河、印江一带骚扰,现向西南方向蠢动。”他如获至宝,兴奋地告诉郭鹏。他们根据报纸披露的红3军贺龙部活动地点,带领部队向贵州沿河、印江方向疾进。10月23日,他们到达印江县附近苗玉山,不期而遇红3军。次日,红6军团主力历尽艰辛到达印江县木黄,与红3军胜利会师。这样,相隔数千里的两支红军主力部队,在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之后,终于胜利会师。
10月26日,红6军团、红3军在四川酉阳县南腰界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大会。至此,红6军团胜利完成了突围西征的任务。两军会师后,根据中革军委电令,红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军团政委,共约4400人。红6军团久战缩编,仅有3个团共3300人,萧克、王震任职不变,原第50、第51团合编为第51团,彭林改任第51团副政委。12月初,彭林升任第51团政委。期间,他指挥部队参加创建湘鄂川黔苏区斗争,投身多场重要战役战斗。
三、从军团保卫局长到抗大优秀学员
1935年4月,彭林调任红6军团保卫局局长。到任后,他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主持修订保卫局工作职责和组织编制系统。其中,规定保卫局的工作职责是:防止敌人和内奸的破坏,保证部队在行动和作战中取得胜利;组织宣传党的政策,在新区建立政权,打击反动组织和反动的乡保长,反对苛捐杂税;保护首长和首脑机关的安全,使之指挥畅通;接收、审查、处理俘虏;随后卫行动,收容掉队人员。他负责起草的这些工作职责,保证了红6军团的保卫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地展开。在任期内,彭林领导保卫局完成了惩治带枪逃跑的首要分子、极其反动的乡、保长和反动军官等项任务。
1935年11月中旬,面对敌人重兵130余个团对湘鄂川黔苏区的大“围剿”,红2、红6军团主动从湖南桑植地区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4月上旬,红6军团主力突破滇军防线,向云南中部疾进,直扑普渡河。这时,为加强前线战时政治工作,彭林调任第17师副政委。4月25日至28日,红2、红6军团在石鼓、巨甸渡过金沙江,向北挺进。彭林负责带领1个营掩护红6军团过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此次渡江,粉碎了蒋介石消灭红2、红6军团于金沙江南岸的计划,摆脱了国民党军重兵追堵,取得了主动地位,踏上了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征途。
1936年6月初,红2、6军团到达西康理化以南地区,与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第32军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彭林调任第16师副政委。7月初,红2、6军团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部队会合。7月5日,中革军委颁布了关于组织红二方面军及其干部的任职命令,红6军团组建了模范师,刘转连担任师长,彭林担任师政委。
7月上旬,红二方面军兵分两路,随红四方面军之后北上。刘转连、彭林率领模范师,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克服饥饿困苦,终于通过了数百里的茫茫草地。10月22日,在静宁县东北的将台堡,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彭林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11月,彭林选调保安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学习。1937年1月,中革军委由保安迁至延安,“红大”也随中共中央迁至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彭林为抗大第二期第一队(队长陈赓)学员。由于文化程度低,他开始学习很吃力,有些跟不上。不过,他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对课堂上听不懂的,就在课后向人求教,直到弄懂才罢休。由于勤奋好学,他深受学校领导罗瑞卿等好评,成为一名优秀学员。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彭林又转入第七队(军事队)继续学习。对抗大的这段学习生活,彭林在自传中这样写道:“在党的教育培养与同学帮助之下,经过8个月来之学习,在思想上、政治理论水平、军事知识上,均获得了提高。”
四、从吴兴播火到义乌归队
1937年秋,根据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指示,组织上精心挑选了张爱萍、彭林等具有游击战争经验的军政干部,奔赴华东抗战前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1月中旬,淞沪会战失利之际,在浙江吴兴西乡潘店地区,彭林、中共党员王文林与当地小学校长郎玉麟会面,商定在这一地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始播种抗日之火,并介绍郎玉麟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月下旬,吴兴县城沦陷,彭林、王文林、郎玉麟吸收近30名爱国青年,开办了“吴兴县抗战青年训练班”,开设了军事、政治、民运三课。彭林主讲抗日战争战略战术、游击战术、基本军事知识和武器使用,对于提高学员军事素质贡献最大。训练班办了3周时间,为共产党在浙西培养了一批抗日军政骨干。不久,以训练班学员为基础,成立了游击大队,郎玉麟担任大队长。这支部队之后历经多次改编,郎玉麟一直担任主官,故当地群众一直称之为“郎玉麟部队”。为隐蔽真实身份,彭林、王文林分别担任游击大队参谋和政训员。因人数太少,“吴兴县抗日游击大队”名不符实,只能暂编一个中队,彭林兼任中队长,实际指挥这支队伍。
为扩大抗日影响,彭林指挥游击大队打了几个小仗,尽管消灭日伪不多,却让当地百姓看到了抗日火种未熄。因此,游击大队声威大震,热血青年陆续前来投奔,部队逐渐发展壮大。到1938年6、7月份,游击大队已发展到拥有队员200余人、轻机枪1挺、长短枪100余支,像个大队的样子了!
1938年夏,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开始整编地方抗日武装和自卫团队。为求隐蔽发展,游击大队接受了国民党吴兴县行动委员会的改编,改称“吴兴县抗日自卫大队”,郎玉麟担任大队长,彭林担任副大队长,下辖3个中队,彭林兼任第一中队长。不久,自卫大队又被改编为“浙江省一区抗日自卫总队第三大队第十二中队”,下辖4个分队(其中之一为重机枪分队),郎玉麟担任中队长,彭林担任第一分队长。由于对第十二中队心存疑虑,“浙江省一区抗日自卫总队”从中调出重机枪分队,同时下令撤销了第十二中队的民运组和民先队等进步组织。
1939年初,为加强浙西工作,中共特委适时成立,彭林担任组织委员兼军事委员。根据彭林建议,浙西特委机关建在第十二中队里,部队党的工作归中共浙西特委直接领导。从此,党对“郎玉麟部队”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了。
◆中共浙西特委组织部长彭林(前排左一)。
1939年秋,第十二中队又被改编为第九中队,郎、彭任职不变。当年底,中队长郎玉麟调到浙江武义参加轮训,彭林一度代理第九中队中队长职务。
1940年3月,第九中队跟随“浙江省一区抗日自卫总队第三大队”调到浙东金华整训,又被改编为“浙江省抗日自卫第三纵队第7团第2连”。郎玉麟、彭林对部队被国民党编来编去,行动受限制,力量被削弱,感到很懊恼。5月,郎玉麟、彭林密赴浙江丽水,向中共浙江省委领导汇报工作。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非常重视,细心地听取了有关“郎玉麟部队”组建、发展、缩编和调防浙东等情况的汇报。当郎玉麟、彭林讲到这支部队太小时,刘英郑重地说:“不要以为现在只掌握一个连,便轻视自己。要重视这支力量。应充分认识到,隐藏在国民党肚子里的一个连等于一个团,一个班可以发挥一个连的作用,甚至还会更大。你们一定要把连队带好,为将来我党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打好扎实的基础。”刘英指示郎玉麟回浙西继续搞地下武装斗争,彭林仍留原部队坚持工作。彭林深受启发,迅速回到部队,隐蔽待机。
1940年10月,“浙江省抗日自卫第三纵队第7团”改编为“浙江省保安第4团”,彭林历任该团第一大队副大队长、第七中队中队长等职。
1943年9月,彭林又从“浙江省保安第4团”调任义乌县抗日自卫独立大队大队长。事实上,以国民党政府名义组建的这支独立大队,中队以上干部都是共产党员,整个大队领导权完全掌握在中共手里。通过艰苦实践,义乌独立大队终于在义(乌)东(阳)地区建立起了一块生根立脚的地盘。
1944年2月上旬,中共义东县委书记郑嘉治被义乌县警察大队抓走,彭林当即派人武装营救郑嘉治等人。这一行动,最终暴露了义乌独立大队的政治面目,彭林果断请示上级,要求公开党的领导,编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华)萧(山)支队战斗序列,得到中共浙东区委同意。2月下旬,彭林率领拥有10挺轻机枪在内的300余人枪的部队,在诸暨、义乌、东阳交界大畈村,胜利与金萧支队会合。义乌独立大队改称金萧支队独立大队,彭林担任大队长。至此,彭林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进入敌占区长达6年之久的隐蔽战斗圆满结束。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张爱萍还挥毫写下了“潜龙归海”四个大字,赞誉彭林这一时期的功绩。公开回到组织之后,彭林历任金萧支队参谋长、支队长。
五、从“扬威东海”到“功在海航”
1945年11月中旬,面对严重的内战危机,中共军队整军备战,彭林调任新四军第1纵队第2旅政委。次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了全面内战,全国解放战争正式开始。彭林和旅长刘飞指挥第2旅参加了攻占津浦铁路战略要地大汶口的作战。
由于离开主力部队多年,彭林深感工作能力有待提高。1946年9月,经党组织批准,彭林进入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学习。对这次学习的收获,彭林在思想总结中写道:“我多年离开根据地,在敌占区工作,对党内许多知识不了解,尽管这次学习只有5个月,但对自己提高帮助很大。”
1947年2月,彭林学习结束,调任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员,主要任务是负责沿海防务和组织训练新兵上前线。彭林在任职期内,共组织训练新兵数万名,并把他们输送到了前线。同时,他还指挥东海军分区部队,出色完成了配合主力打击进犯胶东解放区国民党军的战斗任务,当时许世友说他“扬威东海”。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部署,华东军区将胶东军区前方指挥部所属主力部队编成第三野战军第32军,谭希林担任军长,彭林担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同年5、6月间,彭林参与指挥青(岛)即(墨)战役,逼迫青岛守军登舰南逃,实现了山东军区首长提出的“迫敌撤退,保全城市”的要求,使青岛完好地回到了人民的手里。
1950年2月,第32军调归第10兵团指挥,由青岛南下福建,执行以剿匪为主的海防、警备任务。4月至12月,彭林参与指挥部队共进行大小战斗380余次,歼匪特80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福建地区的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0年12月,第32军奉命撤销,彭林调任铁道公安部队(司令员罗华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干部部部长。
这时,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中国铁路担负着异常繁重的物资车运任务。为此,国内反动派破坏铁路交通线的活动极为猖獗。在罗华生、彭林指挥下,铁道公安部队官兵发扬不怕流血牺牲的光荣传统,顶风冒雨连续搜剿匪特,几个月共出击842次,公安第57团曾经一天就出击23次。同时,彭林还组织部队,向匪特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动员土匪家属劝其亲人改邪归正、投诚自新。这种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果,半年里数十次粉碎敌特破坏铁路的阴谋,活捉匪特312人,缴获各种枪支150支。很快,中国铁路的安全程度大大提高。
1955年1月下旬,中央军委发出命令,调铁道公安部队直属机关组建海军旅顺基地领导机关。5月3日,国务院发出任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领导成员的电令,任命罗华生为司令员,彭林为政委。6月11日,中共海军旅顺基地党委成立,彭林担任党委书记。9月,人民军队第一次评授军衔,彭林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荣膺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作为旅顺基地政治主官,彭林始终强调:部队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必须尽快抓好军事训练,完成由陆军向海军的转变。因此,他组织各级干部虚心向苏联顾问学习,在提高实战能力上下苦功。在罗华生、彭林领导下,基地集训了专业参谋和航海雷达、通信、驾驶等基层专业人员,培训了海军技战术骨干。同时,培养了一批舰艇、飞机等装备的维修保养人员。
1960年8月,彭林调任海军航空兵部政委。由于司令员职位空缺,他和曾克林、赵汇川两位副司令员一起承担起海军航空兵的全部领导工作。直到1962年底,海军副司令员刘道生兼任海军航空兵司令员后,他的担子才轻了些。当时,刘道生诚恳地说:“彭林同志功在海航!”
1972年9月,由于积劳成疾,彭林心脏病发作,不得不住院治疗。1975年8月,他被任命为海军顾问,仍然带病到部队调查研究,指导基层工作。
1979年1月,彭林被选为中共海军纪委副书记,为平反海军冤假错案不遗余力。
1982年8月,彭林退出领导工作第一线。1988年7月,彭林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7月24日,彭林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在山东省青岛市病逝,享年88岁。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50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