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寒假致家长:千万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寒假致家长:千万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近些年来,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父母要给孩子爱和自由、给孩子空间和权利;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和孩子做朋友。

这种说法听起来没有任何的问题,反而传递着家长民主、开明的思想,这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但是,家长必须明白,和孩子做朋友的前提,应该是先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

要知道,良师为先,益友为后。

1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规矩和界限感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有这样一幕剧情:

季杨杨不小心踩坏了林磊儿的手机,方一凡为了帮林磊儿出气,和季杨杨打了一架。

事后还把季杨杨和豪车P成了表情包,传到了网上,对季杨杨爸爸的仕途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在这件事上,方圆一反之前好脾气的形象,严厉的批评了方一凡。

他说:

首先,季杨杨不是故意的,就算他是故意的,你也不能这样做,你做一件错的事情,去解决另一件错的事情,这种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知错了吗?

方一凡刚开始还不以为意,看到方圆真的生气了,这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向季杨杨道歉。


这就是家长要把握的界限感。

做脾气好的家长可以,和孩子做朋友也可以,但是在规矩问题上,不能和孩子嘻嘻哈哈,要严肃的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错。

一个健康的社会,必须教育引导孩子树立规矩意识,只有形成规矩意识,才会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更是如此,必须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坚决不能跨越。

2

在孩子面前要有原则,

学会坚定的对孩子说“不”

给孩子立规矩,家长一定要有原则,不能总是对孩子妥协,一个总是对孩子妥协的家庭,是不可能有规矩的。

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马雅舒就是一个没有原则的妈妈。

感冒尚未痊愈的女儿想吃冰淇淋,马雅舒刚开始不同意,后来在女儿的耍赖下,妥协了。

在菜市场,孩子们刚吃完蛋糕,又要吃面包,马雅舒也是拒绝,结果在孩子们的撒娇下,又妥协了。

连马雅舒自己都说:“我应该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

所以,即便马雅舒总是把“不行”、“不可以”挂在嘴边,严令禁止孩子做这做那,但是孩子却对她的话置若罔闻,完全不放在心上。

毫无底线的退让,没有原则的让步,久而久之,她的“不可以”“不行”,在孩子面前,毫无杀伤力。

教育专家说,一旦告诉孩子“不行”时,一定要坚持。

孩子们心眼最为明亮,你不能坚持原则,孩子当然会认为父母提出的“不”是可以不被认真对待的。

这种毫无原则的爱,阻碍了孩子规矩意识的形成,也阻碍了他对外界世界的正常认知。

3

教育除了要有爱,

还得让孩子有敬畏之心

李玫瑾说: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有所畏惧,有害怕才能受到孩子的尊敬。

很多人说,和孩子做朋友,就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打成一片。

而在我看来,家长还是需要有家长的架子的,家长必须让孩子明白,父母天生有教育孩子的权利,有惩罚孩子的权利。


邻居家有一个孩子,特别的没大没小,对着父母直呼其名,稍有不满意就对父母大骂:

“妈妈是个大笨蛋,做的菜一点也不好吃!”

“爸爸是大笨猪,连积木都拼不好!”

邻居夫妻俩一点也不生气,反而笑呵呵的,认为孩子聪明又可爱。

这样的纵容是可怕的,孩子对父母没有丝毫的敬畏之心,今天是孩子幼稚的骂声,未来又是怎样可怕的景象?

平等的对待孩子并不意味着家长放弃自己的权威,家长在民主的基础上更应该有原则。

所以,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平等的和孩子交流,但是在原则问题上,家长要坚定的对孩子的任性说不!

正确的态度是要既严格又慈祥,严慈相济,相得益彰。

让子女感到家长既有威严,又和蔼可亲,既可敬又可爱,从感情上乐于接受家长的管理教育。


4

给孩子立规矩,

家庭内部要统一

寒假期间,正值春节,难免要带着孩子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团聚。

一般来说,老人都比较溺爱孩子,尤其是难得见一面,更是恨不得把孩子捧上天,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有时候孩子犯错了,父母刚准备教育孩子,老人们就护上了,孩子有了依仗,更是有恃无恐。

一个家庭里,如果管教孩子的态度不一致,很难给孩子立规矩。

一辆车,一个人向前推,一个人向后拉,力量抵消了,车子会陷入混乱,人的手上戴两块不同时刻的手表,不但不知道准确时间,更容易带来混乱。

有分歧,能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经历和教育理念不一样,但是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哪怕是带孩子回老家,也要和老人们说好,立规矩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在家没规矩,在外更是无法无天。

家长舍不得管,但是社会会帮你管,你可以惯着孩子,但是社会不会。

所以,首先在家就得立好规矩,哪怕心疼,也得让孩子知是非,明对错。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作为家长,我们最该点燃的那把火,是在孩子年幼时,把教养根植于他们内心,从小帮助孩子树立规矩意识,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错了事,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唯有如此,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才有机会行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4555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