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想在家滑雪,邓超用纸壳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孩子想在家滑雪,邓超用纸壳做滑板:最好的陪伴,是懂如何跟娃玩

前几天,看到邓超发微博晒给孩子做的滑雪工具。第一反应是,孩子突发奇想,父亲居然能这么快满足其愿望。其实,邓超不止一次两次晒陪娃日常,不管是让孩子给他扎头发,还是拿纸壳给孩子做滑板,我们都可以发现,这位爸爸在陪孩子玩这件事上是非常用心的。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和玩的天性,牺牲爸爸形象,又用尽心思给娃做工具的爸爸,可谓是让我们这些观众不得不连连称赞。

对孩子来说,他们的愿望看起来令人觉得不可思议,可父母如果愿意花心思,再难做到的事只要父母去做了,孩子就容易被满足。而且,孩子很少会去考虑愿望实现的难易,他们只是想父母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玩的天性。因此,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其实就是懂得如何跟孩子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

从孩子出生开始,似乎就注定了他们需要具备玩的能力,玩是孩子的天性。作家龙应台曾说:“上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孩子在户外弄脏自己的裤脚。”的确,在玩中,孩子不仅可以体验到快乐、还能认识新的事物、收获知识。孩子天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在一点点发展与进步,这也为他们以后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玩中认识和探索世界,孩子的天性也能得到更好发挥。

玩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在《父母挑战》中有这样一段话,玩耍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就如自觉学习能够开拓大学生的思维一样,玩耍也能拓宽孩子的体验范围。玩耍,其实是让孩子在掌握今后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在这其中,孩子不仅能学会使用自己的身体,而且还能了解周围物体的形状和含义,更重要的是他还从中获得了敏捷的身体和思维,从而在后天发展成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协作的能力。

协调身体各个部位

在《父母挑战》中,有提到一个名词-“功能性玩耍”。功能性玩耍实际是孩子熟悉自己身体,使用四肢来进行玩耍的行为。功能性玩耍是开启年幼孩子玩的乐趣的第一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跑、跳动作来锻炼自己的身体部位,同时,他还可以通过各感觉器官来感知这个世界。孩子从“功能性玩耍”中,能够逐渐学会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也是孩子开启自我身体认知的重要一步。

开拓孩子的认知思维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玩耍都是一次新的成长。在玩耍中,他们能够认识到新事物,同时,又能观察到事物之间的不同,这对孩子的认知思维能力提升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树叶拼图游戏,孩子可以从中了解不同的树的叶子形状、颜色及气味。通过拼图,孩子还能对不同图形有新的认知,从而提升与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

提升孩子的社会技能

有研究人员曾在1978年做过一项实验,以测试玩耍对幼鼠的影响。为阻止同龄幼鼠之间的沟通玩耍,研究人员将幼鼠用网隔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离后,研究人员教所有幼鼠通过拉出一个橡皮球来获取食物,接着又将食物获取的方法从“拉出球”变成“抛球”。与自由玩耍的幼鼠相比,被剥夺了玩耍权利的小鼠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学习获取食物的新方法。

可见被长期限制玩耍的幼鼠,它们的生活以及社会技能也会随之而退化。同样,对孩子来说,如果孩子能够自由玩耍,他们从玩耍中将收获更多新的技能和知识,而旧技能也会因为长期的锻炼而不断熟练和提升。

缓解孩子童年时的人际压力,同时增强他们应对问题的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玩是快乐产生的根源之一。在玩耍过程中,他们既能收获愉悦,同时也会产生人际交往的压力,与人发生冲突时的不良情绪等。然而,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在玩耍中遇到了冲突,但是他们又不想让游戏结束。因此,他们会在玩耍中渐渐学会彼此合作、彼此照顾玩伴之间的情绪,从而让他们之间的游戏继续下去。通过玩耍,孩子之间的不友好,不快乐,都会渐渐消散,孩子之间的协作能力也会得以提升。

同时,在玩耍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需要面对的问题。比如:游戏规则如何制定才公平,玩耍过程中遇到危险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往往是孩子需要及时面对和考虑的。而为了让游戏继续,孩子不得不想办法自己去解决问题。因此,孩子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能在无意间得到提升。

懂得如何跟孩子玩,才是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给孩子独自探索的时间

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在玩中学会探索和认知新事物是有必要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因为好奇心比较重,再加上又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因此可以给孩子留出独立的时间来玩。比如:堆积木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父母可以让孩子看着图纸堆积木,这个时期其实一是培养孩子的耐力和情绪,二是培养孩子独立探索的能力。让孩子在堆积木中探寻知识,发现未知的自己。同时,通过这种锻炼能很好培养孩子的动脑能力和耐力。

多数情况下,父母不需要去打扰孩子,这可以避免打断他们的思维。如果孩子有求于父母,这个时候,父母也可以参与进来。这样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陪伴。

给孩子提供简单易懂的工具

就像邓超给孩子做滑板一样,他基本只用到了纸壳和透明胶,这两件物品很简单,而且也很适合孩子,不复杂,又安全。其实,给孩子玩的工具或玩具不用太过复杂,尤其是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尽量简单原始,更能让他们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在给孩子准备工具时,可以父母做引导,让孩子自己做。也可以给孩子自由发挥的时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制作工具。当然,如果孩子还很小,父母也可以代劳,重要的是让孩子能体验到这其中的乐趣和提升他们对事物的认知。

让孩子参与到集体协作中去

孩子需要有自己独立玩耍的时间,同时,他们也需要有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时间。让孩子参与到集体中去,不仅能提升孩子的交际能力,而且也能让孩子懂得如何与周围人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集体玩耍中,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玩耍状态,来了解孩子的心理和个性发展,从而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补救。在集体玩耍中,父母作为一个观察者,不需要过多打扰到孩子,让孩子自由地与同伴玩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优势。同时,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集体玩耍可以让孩子尽快融入进去,从而消除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恐惧和压力。同时,跟同伴之间的玩耍,是父母替代不了的,因此作为父母,让孩子积极参与到集体其中,就是给了孩子最好的帮助。

亲子互动一起玩

玩耍对于孩子来说就如我们成人的工作一样,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父母在这其中除了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加入到其中。亲子之间的互动玩耍是最能考验孩子,也能考验父母的。在这其中,父母能知道孩子的情绪,能了解孩子的思维。同时,还能看清楚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肢体协调。而孩子呢?他们通过玩耍,不仅能收获快乐,还能从中懂得如何跟父母沟通,如何去与父母协作。

记得有一次带娃去游乐场,我发现我居然比孩子还玩得开心。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游乐场的项目有多好玩,而是我看到了孩子身上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我们一起玩推球,我不懂怎么玩,孩子就会在一边做指导。通过这种互动,我们都感受到了乐趣,而且我们之间还建立了朋友一样的合作关系与情感。这对我和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平时父母多跟孩子玩一些互动游戏,更有利于亲子情感的和谐。在玩耍过程中,父母与孩子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种亲子之间的互动,也是无法用其他方式去替代的。对于父母来说,要珍惜与孩子之间的每一次玩耍,因为跟孩子之间的互动,不仅能让父母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与缺点,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陪玩是他们童年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对他们最好陪伴的一部分。

学会如何跟孩子玩,对父母来说,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因为,在玩耍中建立起来合作情感,比平时养育孩子时刻意去教孩子,更能让孩子接受。因此,不管是让孩子独自玩耍、还是跟父母互动一起玩,父母只要用心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对孩子来说也许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参考书籍:《父母挑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625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