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先秦、国学网一品状元给您一个正确夏代总纪年

先秦、国学网一品状元给您一个正确夏代总纪年

一. 考证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不断反复檢验过程。在前我已有先人刘恕现成夏纪年表,经过20年后,也发现其似有不实之处,例如夏桀在位年,它竞与纣同为53年,此点可疑。而《竹书》是为31年,且有31年内容可据,所以我后以《竹书》为准,定夏桀在位31年。

关于帝相在位年,史称在位28年陟,固然不错,但《竹书》还是在纪年上定其为68年,其原因是后羿、寒浞皆非正统受命君子,是为篡夺夏权者!所以这才将羿8年,浞32年,一并算入帝相,而后人在夏总431纪年又复加他俩的40年是错的。当然也有古代史学者,认为相已被殘杀,不应再有后四十纪年,所以《帝王世纪》又将这40年算在少康头上。

二.“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此条问题多多,当今大老爷们竟然会全信它,你们也许没学过统计法,但小学加減法学过没有,体育老师教的?你们将《竹书竹17位夏王加一起会等于471年吗?你们竟然会将周厉王12年,加上共和君为厉王摄政14年等于37年?.因此可见你们根本是把“工程”当儿戏,也太不认真了,这能为国庆或千禧年献大礼吗?假如你们稍微有那么一点责任心,能认真将夏各王在位年统加一下,或将文中“始壬子,终壬戌”验算一下,就知此数471已被误改,而应相信《帝王世纪》、《易纬.稽览图》的夏431年,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出夏471年的,也不会把它编入《中国通史》,塞进教科书,骗人们二十年的。

二. 《易纬.稽览图》等定夏为431年,而《帝王世纪》则定夏为432年,一年之差别原因是据《汉书》有谓夏之改历,改甲子为乙丑年。《帝王世纪》是取了改历后的夏纪年,所以虚增一年!总而言之,夏4314或432年,都是《竹书纪年》(始壬子,终壬戌)的旁证。“工程”等采用误改后的《竹书》471年是非常可笑可悲的。

三. 对于《竹书》的真伪我另有别论,再说李学勤先生,对《竹书》也有很高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 《竹书纪年》因事在先秦,未受秦火之灾,所以它比《史纪》等史籍更具权威性,其在中华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也毫不逊于殷商之甲骨文之发现。出土的竹简在地下掩埋了许多年,而且又是蝌蚪文,所以有先前殘缺遗漏,后人误改。这也是事在难免,极为正常的事,不必苛求,轻易言伪!关键在于反对迷信与轻信,而谨慎研究,反复推敲,去伪存真,还其本来面目。鉴于以上理由,我决定以史为据,重修夏商周!

五. 不要总是责怪别人不信夏朝的存在,自己也应反省,我们对它又知道多少?

六. 夏之总纪年,自禹元年,岁在壬子,至成汤元年,岁在癸亥,凡17王431年,2049-1618=431年,不等于471年,羿、浞40年已在其中,不可复加!

与原《竹书纪年》年干支及在位年的比对修正,

1.夏禹元年壬子(前2049年),(实8年陟,纪为11年),同

2.帝启元年癸亥(前2038年),(实16年陟,纪为19年),同

3.太康元年癸未(前2018年),(实4年陟,纪为6年)。同

4.仲康元年己丑(前2012年),(实7年陟,纪为9年)。同

5.帝相元年戊戌(前2003年),28年陟。已加羿8、寒浞32年!同

6.少康元年丙午(前1935年),(实21年陟。纪为23年)同

7.帝杼元年己巳(前1912年),(实17年陟。纪为19年)同

8.帝芬元年戊子(前1893年),(实18年陟。纪20年),同

9.帝芒元年戊申(前1869年),(实21年陟。纪为23年)

干支不同,原为壬申。

10.帝泄元年辛未(前1850年),(实26年陟。纪为28年)同

11.不降元年己亥(前1702年)(实57年禅位,后十年陟。纪为59年),同

12.帝扃元年戊戌(前1643年)(实19年陟,纪为21年)同,

13.帝廑元年己未(前1622年)(实16陟,纪为18年)。干支同,

14.孔甲元年乙亥(前1606年)(实3年陟,纪为5年)。原为乙巳

15.帝昊元年庚辰(前1601年)(实3年陟,纪为5年),同

16.帝发元年乙酉(前1596年)(实5年陟,纪为7年)。同

17桀癸 元年壬辰(前1589年)(实33年陟,纪为31年),同

(因耗时费日,得之不易,网友可以转载,不可对严侵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3409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