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的人想必都知道空城计吧?当年诸葛亮举全国之力进行北伐战争,战争初期旗开得胜,一度占据上风。但随着后续的失误连连,导致从主动变成被动。最后造成诸葛亮率领几千残兵,被司马懿大军包围,这时候无路可退的时候诸葛亮摆出了空城计。但其实司马懿已经识破了,也知道城里面没有人,但这个天大的功劳他不要,为何还要撤军?后世专家通过时代背景还有魏国政治局势得出的结论就是:他要是不撤军的话,就没命了!为什么呢?
诸葛亮为了建功立业,不断的发起北伐战争,可就在第一次的时候,因过于相信马谡而失去街亭。这就导致司马懿的15万大军杀来,而此时城内只有数千老兵伤兵,根本没什么战斗力,一旦打起来瞬间就会败掉。诸葛亮对于这一点比谁都清楚,自然不可能跟他硬碰硬,这样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就有了空城计这一出。
为了营造出足够的氛围,诸葛亮安排了一些老兵假装气定神闲的清扫垃圾,似乎城内布满了伏兵,就等待司马懿入瓮。而且诸葛亮坐在城门楼上,优雅着抚琴,这般闲情雅致好似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就当十几万敌军不存在一般。而此时的司马懿一看,完全吓得不敢进城,竟直接掉头撤军了,难不成司马懿打仗的水平真这么菜?
实际上司马懿一眼便识破这是一座空城,里面根本没什么士兵守着,一攻即破。别说是司马懿这么智谋的统帅,就算换作一般的将领,也会进城看个究竟,毕竟十几万大军可不是吹的,就算怕遭埋伏,最起码派一支人马打探一番还是要的,不可能直接掉头跑了。
事实上那时候司马懿对诸葛亮没有多大的杀心,因为他当时最大的敌人不是诸葛亮,而是大将军曹爽,要想对付曹爽,他就得掌握西部军队的军权,要想掌握军权西部就得有战事,要想有战事诸葛亮的北伐就不可或缺,所以司马懿之所以放走诸葛亮,其实是想要利用他,只要诸葛亮还在,他自己就还是西部军大统帅。司马懿当二十万西部军的头头一天,曹爽就奈何不了他一天,所以司马懿识趣地把诸葛亮放走,替自己多续了几年的军权。
除了保证自己的军权,司马懿撤军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军队其实已经危在旦夕。当时西征军内部出现了问题,曹爽为了对付司马懿,刻意克扣西征军的粮饷,司马懿之所以对诸葛亮穷追猛打,就是因为西征军福利太差人心惶惶,正正处于悬崖边缘,司马懿要么一口气消灭诸葛亮,要么就直接撤军,徘徊太久军心会生变。既然留着诸葛亮对司马懿来说还有作用,而且诸葛亮已经到了绝路连空城计都用上了,那就代表这仗司马懿已经赢了,这时候他班师回朝正好可以邀功,曹爽再不爽也得给自己赏赐,司马懿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响,他这一撤救回了军队也打击了曹爽,不然西征军发生军变,整只军队都会垮掉。
这就是为什么,如今很多专家认为司马懿撤军对他是最明智的,因为真要冲进去不撤军的话,他这辈子就彻底完了。更别说什么实现自己的野心,取代曹魏了,恐怕等待他的不将是个人前途毁灭,他的家族后代也不会有什么出头之日了。
欢迎评论交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