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逃学、打架、偷窃…从贫民窟走出的市长:孩子逆袭,父母做了三点

逃学、打架、偷窃…从贫民窟走出的市长:孩子逆袭,父母做了三点

文|三月禾

你听说过,什么是“标签效应”吗?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给孩子贴上各式标签。

“她太安静,简直是个哑巴。”

“他蠢得像头猪,连最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

“他活泼、外向,喜欢交朋友,将来一定是个外交官。”

……

这些标签,暗含着我们的需求和价值观,带着千百种道德和价值的尺度,肆无忌惮地对孩子进行评判。

哲学家说,人类最不需要动脑就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评判别人,并乐此不疲。

给孩子贴上标签,似乎证实自己就是一位智者,信口开河间,便可以预言一切。

这种可笑的行为背后,是人类千百年与生俱来的癖好。如同吃饭、睡眠、喝水一样,不需要任何思考力的加持。

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处于不断发育中,他们无法在心中撑起一把伞,屏蔽大人们的标签“魔咒”。

相反,他们的心灵犹如一片青葱的草地,对一切外在的反馈如饥似渴。

正向的标签,犹如一种积极美好的期待,它可以给孩子开启一个崭新的宇宙。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贫民窟有一个黑人小孩,他比一般的小孩顽劣。

他整天无所事事、打架、斗殴、偷窃,似乎穷困是这一切不良行为的最佳借口。

皮尔·保罗是这所贫民窟小学的校长。

一天下午,皮尔·保罗校长经过一间教室的时候,一个调皮的小孩正准备翻窗户跳下来,看到校长,惊慌中掉了下来。

皮尔·保罗校长一手接住了他,这个黑人小孩被吓得瑟瑟发抖。

保罗校长说:“一看你这根修长的拇指我就知道,你将来是纽约州的州长。”说完,他冲着瞪大眼睛愣在原地的小孩笑了笑,转身走开了。

小男孩儿被校长的话震住了!他像是发现了一个深藏于洞穴之中的秘密一样兴奋、快乐!原来自己长了一双行政长官才会长的手!

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

二十年后,小男孩儿真的成了纽约州州长!

这个小男孩就是罗杰罗尔斯。他去看望老校长的时候说,我的今天都是因为您的一句“预言”!

罗杰罗尔斯

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中,有这样一段话:“霍兰老师对我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对我们许多人亦然。……全因你,我们都成了更好的人。”

这就是“标签效应”,即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人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回想我的成长经历,我能够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一位老师的鼓励。

少年时代,父母对我的学业颇为关注。

周末,我每次刚刚跟小伙伴在院子欢呼雀跃了一会,父亲就板着脸,目光如炬地迎上来,随即就是一声恼人的呵斥:“作业写完了吗?功课复习了吗?!”

我不辩解,只是惶恐地望了一下他的眼神,转身小跑进屋了。

我找出书包和本子。开始做功课。

上了中学之后,父母却对我的学业好像失去了信心。

在我面前,他们不谈论,不过问。但我却比过去更用功。

然而,我还是失去了方向,我不知道将来该干什么。高二那年,我甚至不确定,我是否参加高考。

后来,一封老师的来信,彻底改写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会踏入美丽的大学校园……”信上说。

那个午后,阳光透过图书馆的窗户,我的思绪从北极到南极,像一艘超能宇宙飞船,带着一道刺目的光划过太空,然后又从银河系火速返回地球。

从始至终,我的脑海里,一直盘旋着那句话。

我感觉到,有一股力量的藤蔓从我心间悄悄地伸长开来。

这种力量,让我从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渣”,考上了重点大学。

肯定地赞许和期待,就如同给孩子的心灵注入成长的能量。

消极地指责和批评,无异于把孩子打入堕落的深渊。

一个男孩儿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发生了争执,他回家跟爸爸哭诉。爸爸“怒从中来”:

“人家打你,你不会还手啊!真没出息,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软柿子?你下次再被人家欺负,还哭哭啼啼地回来,我也得打你一顿!”

身心双重受伤的孩子,在学校受到的委屈没有得到宣泄,反倒在心里蒙上了一层更厚重的阴影:我笨、我没出息、我只会被人家欺负……

爸爸批评我、嫌弃我……

孩子觉得爸爸一点儿都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

受尽委屈之后的无助感,很可能让孩子彻底中了爸爸的“魔咒”,从此变得更软弱、更没出息。

对孩子本身的否定,超越了责备的权限,“傻瓜”、“笨蛋”咒语像一把利刃,直接血淋淋地扎在孩子的心头。

三国演义中,魏延刚投靠到刘备手下,就被诸葛亮以日后造反的罪名正法。

刘备不解:何以看出魏延日后造反?

诸葛亮说,魏延脑后长有反骨。

二十几年后,当诸葛亮病逝时,魏延果然起兵造反。

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

现代医学证明,所谓脑后的“反骨”,其实是一块枕骨,与造反没有任何相关。

魏延二十几年来,跟着诸葛亮南征北伐,屡建奇功。却不被器重,反而因为诸葛亮的偏见遭受各种排挤。

诸葛亮临终时把一生所学传给姜维,把后事托付给杨仪等人,魏延成了一个局外人。

正是这些事情,把魏延一步一步地逼上绝路,从而中了诸葛亮的“魔咒”。

有学者将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与教师期望的效果相比,父母期望的效果对子女更有影响力。

父母期望是影响子女成绩的重要因素,甚至高于教师对孩子成绩的影响。

相关研究发现父母期望越高,子女成绩越好。

但是,如果父母的期望太过完满,对子女的学业成绩反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标签效应”力量惊人,影响深远。它可以成就一个孩子,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

所以,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做到:

激励孩子,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当孩子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时,父母和老师应该降低难度,创造机会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孩子变得自信、能力增加时,要保持适度的难度,让孩子“跳一跳摘到果子”,激励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

把对孩子的期待设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要经常表达对孩子的期待

期待是一种鼓励,但鼓励并不仅限于口头的“表扬”和“赏识”。当孩子开始一项新的任务时,营造一种支持性的、安全的、开放的环境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更有成效地鼓励。

只有用关心、期待、热情和鼓励取代嫌弃、冷漠、批评和责骂,孩子才变得自尊、自律、自立。

避免负向期待

父母应该意识到,孩子犯错是一种成长,父母有责任及时指出他错误的表现,鼓励、督促孩子改正,过度的责备没有任何意义,反倒让孩子陷入负向期待的恶性循环中。

*********************************************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7072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