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在拿到研究生毕业证的那刻,我理解了我的导师

在拿到研究生毕业证的那刻,我理解了我的导师

我是二战,第一年轻敌落败,第二年痛定思痛。

2017年2月初,我查到了自己的考研成绩,411,在这个高手如云,二战三战大神成群结队的学校,分数不是特别高,但是绝对不低,在一个360能上的专业,我初试排名第三,招30个人,问题不大。我开始着手联系老师。

我的好朋友在该校读研,同一个专业。他成了我了解导师实际信息的唯一来源。

他和我简单的分析了下我的情况,本科出身好,得奖多,考的不低。没理由选一个不牛x的老师。于是我们将目标老师选在了该专业三个大牛上。

张xx教授,院士。

林xx教授,国际知名专家,工程界的名气大于学术界的名气。

吴xx教授,长江学者,院士的有力竞选者。

张xx教授已经招满,全是保研。所以第一选择是吴xx教授,心想如果在读研期间,导师当上了院士,那我不就是院士的学生?正所谓价值投资,一时间心花怒放,将简历发了过去。在忐忑不安的煎熬了三天后,我收到了回复:“杨同学,你好,我这边只招收学硕。团队里面冯xx副教授,年轻有为,学术能力强,你若有意,可直接联系他,138xxxx。

我好朋友给我说,这个冯xx副教授确实厉害,发SCI像喝水一样,某一年发了12篇SCI,他的学生主要是搞学术研究,枯坐板凳那种类型,就业的话一般,你要不再试试林xx教授,虽然听说他的研究生很忙,会有出差的项目,但是就业都很好。我一想,提升个学历,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吗?忙几年算个啥?

于是我一纸简历又发向了林xx教授。这个等待的时间更加漫长,在我想要放弃另寻导师之时,终于来了回复:”欢迎报考我的研究生,请三天后,到xx重点实验室301与我面谈。“

面谈很轻松,看了下我奖项的原件,问了六级成绩和简单几个专业问题,了解了下我二战的情况。林教授还是比较满意。”复试好好准备。"

后面的一切都很顺利。面试两天后,林xx教授给我打电话,”小杨,恭喜你被录取了,明天上午来我办公室一下。“

林xx教授问了我在研究生阶段有什么安排和打算,然后给我说,工科研究生还是要用双手双脚做学问。正当我细细思考这句话的时候,林教授就将我安排的明明白白:我等会带你去见一下你x师兄,最近刚好有个项目,你收拾一下,准备和他去东北某某工地,适当的发放补贴,也算勤工俭学了。

那一天,3月26日,没想到老师的剥削来的如此之快,因为我是二战学生,这个时候属于空闲时间,给自己的安排是找一份房地产的实习,多一段实习经历的同时挣点小钱,实习到八月然后回趟家,接着去学校报到。我真的很不愿意去工地做项目,可又考虑到拒绝导师的种种后果,早就听人抱怨过,“在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之前,你的一切都是导师的”请假需要他签字,实习需要他签字,开题、中期、毕业答辩、申请助学贷款都需要老师签字,甚至连工作都很可能需要老师帮忙推荐,这种情况下,做学生的又哪敢违背导师,随随便便卡你一下,顺利毕业就不要想了。

第三天,X师兄带着我去了东北某隧道施工工地,在项目部待了三天,X师兄回学校了,我被派到了工区,山岭隧道,这个是很偏远的工区,离最近的村子大约有40分钟的路程,想进县城,坐车大概得两个小时。不过,天是真的很蓝,空气是真的很清新,就连乌鸦也叫的那么好听。中铁某局的人安排我和测量员住在一起,板房,下雨的时候就像住在鼓里面,咚咚咚的响个不停。测量员小伙每天从隧道里出来,一身的灰土,直接床上一倒;旁边的屋子住的工人,两班倒的工人,我也不知他们哪儿来的精力,在忙完十二小时的高强度体力工作后还能有精力打扑克,吵个不停。饭菜很差,据说是四川的厨师,那是第一次感觉到川菜原来那么难吃。手机也没有信号。

我绝望了,我将在这个地方待上五个月,985硕士,做着监控量测的工作,中专生都能干的很好的活。我真的很想一气之下,回去。思前想后,越想越怂。无法反抗,只能苦中思乐。

很快,时间进入了五月,东北的天依然很凉快,凌晨两三点出来搞量测的时候,还得穿件外套,夜色很美,星星也很温柔,多久没看见这么美的星空了。似乎,这里也还行。五月刚过了一周,厨师跑了,连厨师都待不下去,没人做饭,那半个月我吃够了这辈子的面,早上起来方便面,中午测量员小伙煮清汤寡水面的时候顺便也给我做碗,晚上炒面,有一瓶老干妈该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在工地,每天的工作时间也就那么一两个小时。其余的时间,在施工中的隧道里面晃悠,认识了很多的工人,学会了抽烟散烟,现场了解了很多施工中的东西,和设计院的设计大有不同;认识了包工程的老板,知道了土木工程行业的另一面;帮工区总工看图,画图,出图;去项目部汇报工作的时候,熟悉了总工和工程部部长,知道了施工这个行业的心酸;在工地的五个月学会了开挖掘机,蓝翔双学位你值得拥有。

盼望着,盼望着,回家的日子近了。八月二十二,坐上了回家的飞机,从未觉得时间如此之慢,飞机能飞的再快一点吗?我讨厌这个地方,再也不想来了。

开学后,银行卡多了一笔钱,1760,我心想这就是适当的补贴?五个月1760?一个月352元,一天11.7,真高。和同门聊天,才知道大家都有这个钱,这是每个月导师发的生活补贴,人人都有。还挺好,但是之前说的适当的补贴呢。大教授嘛,贵人多忘事。

研一期间,课不少,但是导师还是会派我们出短差,少则三五天,多则两周,课程自己跟上,挂科扣三个月生活补贴。不出差在学校的时间,周六保证不休息,周天休息不保证,996可能是一间梦寐以求的事情。

国庆节那天,我奶奶七十岁的生日,与国同庆。我提前请好了假坐上了回家的高铁。正在高铁上睡觉,师兄打了个电话过来,心里一紧,本不想接。

“刚哥,咋了,有啥事吗”

“师弟,陕西某工地项目现在着急做实验,缺人,你可能得去一下”

“我提前给林老师请过假了,我奶奶七十大寿,这我得回去一下,刚哥,你看其他谁有时间,我确实不太方便,不好意思啊 刚哥”

“林老师说过这个事了,说给你一天时间给你奶奶庆祝寿辰,老人家过完生日你不用回学校,直接去西安那边,仪器都给你寄过去了”。

师命难为,我去了陕西的工地,施工单位放假三天,实验当然没有做,于是整个国庆节的剩余六天,我在施工单位的项目部躺了六天。

…… ……

过年前几天,全校都快走完了的时候,食堂早已关门,学校周边的店铺也关的差不多了,我们放假了。回到家,手机短信来了,建设银行,我收到了一笔3w的钱款。导师打的,表彰我这一年的成果。

研二期间,没有课,出差自然必不可少,科研也得自己搞,在工地做实验的同时,还有论文要求。十个月,辗转三个工地。去过了东北的黑土地,到过了云南的红土地,见过了陕西的黄土地。干项目的同时,学术并没有落下,虽然很多不是那么好的期刊第一作者都给了项目的某总某工,自己屈居二作、三作甚至没有名字,甘当“幕后英雄”,没办法,别人需要评职称,导师的项目中,就有这些条款,这些总这些工给你拉项目的同时,自己不落点好,谁干?转头想一下,别人不给项目,你哪儿来的实验做,哪儿来的数据发期刊,写毕业论文?全国工科研究生没给某总某工某长写篇论文的,那都是不合格的硕士,没出息的硕士。聊以自慰。

终于到了实习的时候了,解脱是我唯一的想法,没让导师介绍,自己去找了某设计院。很厉害的设计院。据说是解决户口,五年上海付个首付。

面试官,看了我简历,吓了一跳,你读研这两年全在工地上了?他不信。问了我很多隧道施工中的东西,我一一答上来了。他问我,隧道施工中,锚杆怎么打。我说一般不打。他哈哈大笑。很轻松。在实习的过程中,很多来实习的博士硕士,名校如云,甚至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博士都来问我,这在施工中是什么,那在施工中是什么,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立足在隧道之中过,他们画的图又好又快又标准,但是有时就是不知道自己画的是个什么。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到导师最开始给我说的,工科研究生还是要用双手双脚做学问。

毕业论文很轻松,之前写过的报告,做过的试验,发过的论文,七七八八了,修修补补润润色很简单。没有人会为毕业发愁。

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在学校读书期间,手握十项发明专利,二十来项实用新型专利。我相信很少有博士可以独当一面担纲重点工程全线科研项目。

我也知道了为什么那么多师兄签的单位都那么的优秀。

在拿到研究生毕业证的那刻,我理解了我的导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087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