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
档案:我国从高中(职高从中专)开始建立档案,在校期间的档案叫学生档案,记录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奖惩等详细情况,学生毕业后将档案转到工作单位,添加工作相关的材料后就学生档案转为人事档案,这时的档案详细记录了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在2015年以前,办理退休等都需要依据档案中记载的有关资料来计算工作年限。
档案工龄:档案工龄言简意赅的来说,就是指档案中工作的时间年限。
档案工龄的计算:档案工龄的计算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政策来执行,这里就有两个时间结点,2015年以前,计算档案工龄需要的材料较为复杂,哪个时候由于很多单位不缴纳社保,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就以档案中的转正定级表为主,有些地方以招工表为主,2015年后人生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的意见{2016}44号》以及《关于简化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的通知{2016}75号》文以后,人才中心取消办理转正定级等相关手续。同时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招考、聘用、招用流动人员时,可以参考档案中的劳动合同等材料及就业登记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和年限。
从2015年以后,档案工龄的计算都是按照劳动合同和养老保险对应起来计算。
档案工龄有什么作用:档案用处多,这里就不一一说明,通过一个例子给大家说明,在工程类职称评审中评审初级的条件为:大专3年、本科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当年就可以评中级(这是2014年以后为了加快人才的发展,制定了新政策)。这里所指的3年、1年就是指的档案工龄。
现在职称评审非常严格,在职称评审的时候都需要档案管理机构审核盖章,其中主要就是审核年限够不(档案工龄)。只有满足条件档案管理机构才会给你盖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7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