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动力电池“白名单”废止

动力电池“白名单”废止

■相关报道

动力电池“白名单”在实施四年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近日,工信部宣布,决定自本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这意味着,此前因不在“白名单”之列而搁浅布局的国外动力电池巨头有望加速回归,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也将进一步迎来“洗牌”。

事实上,《规范条件》从出台到废止,折射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在当时,我国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存在生产企业数量过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已有近150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1600余款产品,累计总产量不足16万辆,涉及动力蓄电池配套生产企业却有177家。

整个行业已初步呈现出了散乱的发展局面,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动力蓄电池行业发展亟需引导和规范。2015年3月,工信部制定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宣布自2015年5月1日起,企业按照《规范条件》要求,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管理系统”进行在线申报。

自2015年11月开始,工信部先后发布了四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共57家电池企业入围,包括宁德时代、天津力神、国轩高科等,但三星、LG、松下等日韩电池巨头始终未进入目录。

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只有搭载了符合条件、进入“白名单”目录的动力电池,才能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多家国外动力电池厂商的在华发展计划被迫搁浅。因此,随着“白名单”的废止,最受欢欣鼓舞的莫过于国外动力电池厂商。

“取消电池‘白名单’是重大新能源利好,既有利于行业充分竞争,也有利于国际车企的新能源车型加速中国市场投放。”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高性能动力电池仍属于供不应求状态,外资电池厂商的进入会拉动国内产业链的发展,促进自主配套产品的技术提升。

南方日报记者 郜小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169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