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闯关之路——徐秉金

闯关之路——徐秉金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的一件大事,转眼已经过去了17年。长达15年的谈判风雨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重头戏。入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拐点。2001年12月11日,中国和世界共同迈出的那重要一步,不仅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更加坚定。



徐秉金,生于1939年,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和WTO谈判代表团副团长和主要谈判代表。现任中国WTO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随着主席卡迈勒手中一声槌响,全场七百多名代表纷纷站立起来,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热烈鼓掌。远在北京的徐秉金也看到了这一幕。长达十五年的复关入世谈判,数不尽的苦辣酸甜,个中滋味,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

徐秉金,就是这样的亲历者之一。徐秉金觉得,任何一个国家没有像中国这么对待世贸组织,他认为国家的高度重视,就是工作的一种动力,就是谈判中据理力争的坚强后盾。

中国要加入世贸组织,体现发展中大国的参与精神。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利用世贸规则保护发展我们的企业。而且在世贸组织规则制定上,中国必须获得话语权与应有的地位。这是徐秉金觉得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1991年12月,52岁的徐秉金作为国务院机电产品进口审查办公室的负责人,参加了国务院经贸会议。会议结束后,时任国家副总理的李岚清特意把徐秉金叫了过去。

李岚清说,我叫你认识个人。当时徐秉金也不知道要认识的人是谁,他就去了。李岚清说,这位是佟志广同志,你跟他要上前线。他现在正在谈GATT,就是关贸总协定。徐秉金一听还不理解“上前线”是什么意思,一会儿明白了,就是参加谈判。

关贸总协定,全称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英文缩写为GATT。它成立于1947年,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

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场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纷纷提高进口产品关税。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把近900种主要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提高近40%,由此引发了一场世界关税大战。这场贸易战不仅没有解决经济问题,而且还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战结束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在美国的倡导下,关贸总协定应运而生。

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为什么让徐秉金会参加这次谈判呢?

因为在跟美国谈判的时候机电产品是个大块头。敏感的产品最多,所以说得上前线谈去。其中一条是美国人提出来了,你要加入关贸总协定,首先要在外贸体制进行调整,还要降低一些关税。这块主要提到了机电产品,由于国家设立了国务院机电进口审查办公室,在美国看来,它影响了中国加入关贸。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进口商品中,近一半都是机电产品。面对每年近千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哪些应该控制,哪些需要放开,都是由国务院机电进口审查办公室决定。所以机电产品的谈判,成为中美谈判关注的焦点。

这是由外经贸部提出来谈判从机电产品先开始谈起,要求徐秉金他们去。当时他们也没理解,我们这个机电产品怎么就能影响加入关贸总协定呢?

这只是一块,不是整个非关税措施的全部,但是也把它看成主要的了。去的时候还没有谈关贸总协定,主要是中美市场准入谈判。当时,佟志广领徐秉金去上前线,谈判的时候,中美市场准入谈判已经谈了三轮,徐秉金是从中间插过来的。

所谓中美市场准入谈判,是世贸谈判的前奏。市场准入指的是在国际贸易中,一方成员允许另一方成员的货物、劳务与资本进入本国市场的程度。如果中美市场准入谈判顺利,将极大的促进中国加入世贸的步伐。中途加入的徐秉金第一次参与谈判,就感受到了强大的阻力。

当时徐秉金第一次参加谈判就遇到一个事,谈了一天,美国代表团阵容很大,当时它的代表团长叫梅西。这个人很厉害,跟同志们唇枪舌战谈了一天没谈出结果来,佟志广的外语水平非常高,而且他的阅历,知识面又非常宽,所以这个美国谈判团不是他的对手,但是谈的过程当中两个人就僵到那了,吵起来了,把笔都摔到桌子上。

1992年,美国已经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由于中国不是关贸总协定成员,美国在中美贸易问题上经常附加各类政治条件,这导致两国在双边贸易中摩擦不断。在谈判中,美国代表态度强硬,经常以经济制裁相威胁,使得谈判桌上火药味十足。在这天的谈判临近结束时,徐秉金获得了一次发言机会。

最后的时候,徐秉金做发言人,他第一次发言,他说:“我想说什么呢?我就随便说了几句。今天我是头一次参加中美市场准入谈判,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们这个谈判一直是在美国的制裁和报复上走过来的。”

徐秉金还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成立,一直是在美国的封锁、禁运、制裁、报复下走过来的,我们不怕,你制裁我,我就报复你,最后你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徐秉金的一席话,给了美方代表极大的震撼。经过权衡利弊,美国人最终选择了妥协。这次亮相,让美国的谈判代表记住了徐秉金这个名字。

徐秉金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毕业后他又在国家机械工业部工作多年。这样的经历让徐秉金不仅对机电产品非常了解,而且对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也很熟悉。这一点,成为他在谈判中最大的优势。

据统计,1992年的中美贸易,中国顺差150亿美元。美方代表团认为中国应该降低贸易门槛,放开对机电产品的进口限制,然而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任由外国产品进入,将会对本国的工业造成严重的打击。

当时美国人在北京要求取消示波器的进口管制,示波器是什么?是实验用的一个仪器。谈判小组认为这个东西无所谓,准备表态答应了。

但是放开示波器,我们国内的企业过不久基本上都不行了,因为外国的示波器水平比较高,所以真正放开以后,中国企业没有充分的后续准备,盲目放开,要影响一部分的就业和安定的问题,所以这部分问题不是轻易说放就放的,谈判一旦达成协议就不好更改,徐秉金果断的说不行。

在中美市场准入谈判中,徐秉金与美方代表唇枪舌战,对美方提出的每一个要求,徐秉金都会据理力争。当时,为了保护中国本土的汽车产业发展,国家禁止从国外进口整车,于是美方提出放宽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管制,曾经在一汽工作过的徐秉金,对于汽车非常熟悉,在谈判桌上,他凭借专业的知识与美方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对方说这个车身构成四大组成,车身、变速箱、发动机、底盘,徐秉金一听挺高兴,说你提的车身什么概念,什么叫车身?对方说车身就是车身嘛。徐秉金说不一样,我们指的是小轿车的车身覆盖件,你要是笼统提出车身,商务车里边驾驶室前边也有车身,这都有,不要笼统的提。

对方说那好吧,我们不谈车身了。发动机呢?徐秉金说,大发动机我们放开,两升排量以下的,一升排量以上的,就一个发动机。徐秉金考虑,咱们的发动机水平跟人家差距20多年。进来也好,对我们也有一个借鉴。

小的不用放,对方说既然是发动机,你分什么大小吗?当时徐秉金就找了一个理由说,小的发动机加这个车架就可以做摩托车。中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如果摩托车再泛滥,中国的道路环境和安全环境都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控制,涉及到安全,涉及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这是有规定的,世贸组织规定的。他说那好。

其实在国际贸易当中,各个国家都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本国的企业做出适当的保护,比如在汽车工业发达的美国,也曾通过对日本进口汽车设置关税,保护本土汽车工业。

通过艰苦的谈判,中美最后达成协议,中国只向美国放开排气量在1升以上的发动机进口,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决定,却为中国企业的发展争取到了一个难得的生存空间。正是由于国外小排量的发动机没有进入国内市场,我国的摩托车产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很多老百姓都骑上了物美价廉的国产摩托车。

在谈判过程中,除了桌面上的唇枪舌战,暗地里双方也在斗智斗勇,有一次,美方在谈判前突然宣布掌握了中国所有的机电产品管制名单,这让徐秉金大吃一惊。

在北京的时候,美国代表团就非常蛮横的提出来,你必须把进口管制的目录交给我,我们已经掌握了你们全部进口管制的目录,你把它交给我!

徐秉金一听,针锋相对道,既然你掌握我的目录你拿来给我看看,已经形成就不用交给你了。这个在北京谈的时候,坚持一天多的时间。

这份名单对中美双方都非常重要,因为中国已经答应3年内削减三分之二机电产品的进口管制,如果美方拿到了名单,就相当于看到了我们的底牌。怎么办?

徐秉金临危不乱,坚持让美方首先公开他们拿到的名单。当时外经贸部也跟徐秉金谈,你们就拿上得了呗,目录早晚也得告诉他。徐秉金说那不行,我非得看完他的再拿出。结果美国人逼的没办法了,最后拿出一份目录,谈判小组一看全都是假的,蒙的,他是从各种广告上摘下来的,划拉一大串机电产品进口管制的东西,根本不是我们管的,不是七大类的进口管制的产品,徐秉金就知道美国人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底牌。

接着徐秉金就打电话回办公室,把中方的机电产品,做一个大单子来,那这个五十多种变成了一百七八十种,这个大单子拿来,徐秉金对美方代表说,我给你交的是真的,就是我们管的。

由于扩大了名单范围,这次谈判既满足了美方提出的减少管控的要求,又为许多刚刚起步的中国企业赢得了珍贵的发展时间。

随着谈判的不断深入,大家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1992年10月,徐秉金跟随代表团一起来到美国,原本认为这将是一次顺利的旅途,然而大家刚一坐下,美方代表就给了中方一记杀威棒。

到了代表处谈判室坐下以后,美国的总统代表处的首席代表,出来跟中国代表团说,中国的朋友今天很抱歉,我下午还要去巴黎谈判,时间是有限的,今天我给你提出几个问题来。

他提出了十几个问题,主要是家用电器,汽车、彩电、医疗器械、空调机、汽车零部件关键组成等等,他提出这些意见是美国政府的要求,中国答应就签字,结束谈判,而且他们向总统,当时是克林顿总统汇报了,是不可更改的最后的意见。这等于是最后的通牒。

这已经是双方的第九次谈判,焦点集中到了双方争执不下的几件重要产品。美方的态度就是没有任何让步的空间。面对美国代表的强硬态度,徐秉金也毫不示弱。

这次最后谈的问题都涉及到机电产品,跟徐秉金有关,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既然你很忙,又不能跟我们继续谈,你委托一个能决定事情的人跟我们谈。你向你们总统汇报了,是不可更改的意见,我们拿出的意见也得向国家汇报,要走你就走吧!徐秉金建议现在休会。对方一听愣住了,佟志广没有说什么,佟志广谈判很讲策略,当时就休会了。大家没地方待,都在走廊里坐着。

看到恐吓这招不灵,美方最终还是回到了谈判桌前。 这场谈判旷日持久,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还比较弱小,如果全面开放市场,这些企业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为保护本国企业,所以中国只能坚持逐渐开放,为中国企业争取宝贵的发展时间。

1992年10月,中国终于完成了中美市场准入谈判,中国向着加入关贸总协定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然而让徐秉金意想不到是,随后的入关谈判,仍然布满了荆棘。千方百计阻挠中国复关,美国设置重重障碍。

中国的入关谈判,严格来说应该是复关谈判。1948年,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当时的中华民国就以缔约国的身份,加入了关贸总协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长期的经济封锁,同时也取消了中国关贸缔约国的地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越来越多,于是中国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复关谈判。这其中最大的阻力,正是来自于美国。

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规则里都有例外条款,所谓的例外条款,是跟发达国家达成的协议,适用所有的成员国。这个例外条款。发展中国家都享受,中国就是发展中国家,但是美方不同意,中国怎么是发展中国家呢?你们是准发达国家。

美国虽然并不反对中国入关,但是坚持认为,中国并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不能享受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必要保护。在谈判中,这个问题成为双方辩论的焦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有规定的,人均达到什么程度是发达国家,什么程度是发展中国家,这都有认可,不是随意解释的。后来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也不敢老强调,中方也不想解释这个问题,美方压根儿就没把中国当成发展中国家。

说白了美国人就想叫你进来,你中国人必须把学费给我交的足足的,你不交足了,我不叫你进来。美国人有时候蛮横不讲理,对付美国人,还要考虑欧盟。欧盟发现你光看美国人的脸色行事,就吃醋,提出的要求更高,所以当时中方谈判小组是几面作战。

除了压力,还有火气。美国不仅带头质疑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而且在谈判中,美方代表团还多次出尔反尔,言而无信,这让徐秉金和同事们非常的愤怒。

美国人当时说,我们提出中国能不能把航空器和机器零部件取消进口管制?中国要是把航空器和机器零部件管制取消,美国跟中国的非关税谈判结束,不谈了,那就能减少很大负担,其他不谈,就这么结束,就谈一个飞机。

当时中国飞机的制造水平大家都知道,徐秉金说可以呀,中方放宽飞机和零部件的进口。美国人特别高兴,在第二天大会上就开始吹了,中国代表团有很大的进步,他们已经正式向我们承诺取消了航空零部件的进口,我们认为中国是想加入关贸总协定,前进了一大步,表扬一大通。

等下来以后,徐秉金就找西尔斯那个小老头,他说我给你一个东西咱们俩签字吧,会上已经讲了,我们已经放宽航空器及零部件的进口,我们结束非关税谈判,从今以后我们不要谈这个了。他拿过去一看说谁跟你说结束了?随手就退给了徐秉金。

每到美国换届选举的时候,由于受到国内政治的压力,美方代表团的态度总是出现较大的反复,这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的复关的进程。

1994年4月12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取代了服役了近半个世纪的关贸总协定。这也意味着中国复关失败,无法以缔约国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他们退出谈判,美国提出这种苛刻的要求,不合理的要求,他们只好停了,暂时不谈。

随着世贸组织的成立,中国又开始了新的入世谈判。经过了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国内对于加入世贸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世贸组织谈成,没有朱总理出面,还谈不成,到美国去那次,朱总理回来了,最后在北京谈成的,也是朱总理亲自出面的,压美国人。到了1999年,谈判已经接近尾声,中美之间大部分问题都达成了共识,然而仍然剩下七个问题,双方各不相让。

这年11月15日,朱镕基总理亲自来到了谈判桌前,这让美方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大吃一惊。作为大国总理,朱镕基的谈判风格也让所有人耳目一新,讨论前三个问题时,美方提一个,总理同意一个。

然而,在谈到第四个问题时,朱镕基提出,中方已经表现了诚意,接下来应该是美方做出让步了。历时十五年的复关入世谈判,至此一锤定音。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不加入世贸组织能行吗?能说得过去吗?现在我们市场放开的程度,徐秉金认为比美国都厉害,还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还不给中国,这是很不公平的。

回望改革开放入世之路,中国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对外捐款达到了一千七百亿元。同时中国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以及第二大进口国。2011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WTO给了中国一个机会,而中国用优异表现,给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在未来将按照一贯倡导的公平、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等基本理念,推动改善国际经贸规则,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4642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