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明明你聪明又勤奋,为什么总是学不过别人?

明明你聪明又勤奋,为什么总是学不过别人?

明明自己勤奋又聪明,可为什么学了那么多知识,还是赶不上班上学霸的脚步?这可能是因为你的学习思维该升级了,你不能再用老旧的方法来对应这个全新的高中生活了。除非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模式,否则很有可能会让你一直停留在的初级学习者的层级,而更可怕的是,有可能你会一辈子都厌恶学习。

以下小编梳理了6个知识模型,来帮助你快速刷新对于学习的认识,而且这些事儿你越早知道帮助就会越大。


以下梳理了6个知识模型,来帮助你快速刷新对于学习的认识,而且这些事儿你越早知道帮助就会越大。

学习知识的能力比学习到的知识更重要


信息与知识正在以一种爆炸式的速度不断增长,但个人掌握和驾驭知识的能力仍然被忽视。要想适应目前的形势,该掌握的不是更多的硬性知识,而是学习知识和处理知识的方法。

传统教育中,人们更重视知识。结果人们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被教、被灌输。学习者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接受、吸收和记忆“灌”给他们的知识。

最后,几乎被知识“压”的喘不上来气。使得学习者最终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开始讨厌学习。

新的教育中,从强调知识转为强调个人及个人如何吸收自己想要的知识。首先要学习如何有效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大脑潜能。

然后以学习者本人为中心向外延伸,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情况主动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并在自己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寻求帮助与指导。


新的教育方式可以使“教”与“学”双方都更轻松、更愉快,因而也更见成效。最终可以将学习摆放到一个更为合理的位置上,也更佳容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唯有快速学习才能适应变化

在初中,掌握一定量的知识就已经足够应对各种考试了。而高中学习的变化越来越快,要适应这种多变性就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高考改革在各大省份开始实施,高考将变成什么样,我们谁也说不清楚,但可以预见的是,多样化的人才和综合素质的考评占比将越来越重。要适应这些,最基本的就是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


学习能力会产生复利和杠杆效应

你可以将学习能力理解为是游戏中的“经验加成”,在刚进高中提升学习能力的时候,你可能看不到太多的效果,因为也许也就比他人多加个10%的知识和经验。但你可以想一下,每个月多10%,那1年后、3年之后会是什么结果呢?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能将“经验加成”提升到普通人的2倍、3倍,甚至是10倍。而且你越早对其进行提升,未来的回报就会越大。


知道,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


确定教育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故对教育目标的准确分类,具有重大意义。而在众多的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中,布卢姆关于目标分类的理论最为完善和成熟。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手册》,是布卢姆受到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在1956年,他领导一个委员会对教育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后,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首次公布出来。该作被认为是20世纪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科学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布卢姆认为认知的最低维度就是记住知识,这也是最基本的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你要先知道某一个知识,然后才能去理解以及去应用它。

记忆知识是最基础的目标,但不能只将知识停留在记忆层面上。在信息时代前这可能很有用,但在信息时代里,知道某些知识的意义并不大。

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成本极低,只要有网络就没有你无法知道的事情。在这个时代里的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比老师知道更多的知识。所以说,互联网基本上解决了知道层面的问题。

知道与不知道将越来越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要将知识一步一步地推向更高的认知维度上。只有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才会使你和其他人拉开差距。

学习的本质在于提升认知智能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之所以不行或做不到,不是因为我们的智力不够、没有天赋或是不够聪明,而是我们没有对自己的大脑潜能进行过开发。


智力很大程度是先天决定的,但人类的大脑还是具有无限的、未经开发的潜能。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去开发大脑的潜能与提升认知的能力。

认知目标与智力发展模型剥离了先天智力的影响因素,对聪明与智慧重新进行了定义:


聪明的人擅长整理信息,以此将聪明划分为3个层次:

1.认清概念:头脑中有足够多清晰且准确的概念

若只是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信息是不够的,你需要不断对知识进行思考、打磨以及重构。在打磨某些概念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打磨自己的大脑。概念打磨清楚了,头脑也就清晰了。没有到达这个层次的表现就是脑子非常混乱。


2.关联结构:对概念之间的关联有足够多的理解

当你有了足够多清晰且准确的概念之后,你就需要思考概念和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关联。最后你会意识到不同的学科、专业和领域间都是存在联系的,乃至于世间的万事万物彼此都是相互有关联的。没有到达这个层次的表现是逻辑不清晰,因果找不准和联想能力差。

3.形成体系:有成熟的知识体系及系统的方法论

打磨概念和建立关联之后,你就需要将这些知识组建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这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就能证明你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内是不是足够的“聪明”了。

智慧的人擅长处理经验,以此将智慧划分为3个层次:

1.激活经验:能将所学知识和过往经验联系起来

智慧的第一层次是需要在抽象的知识和现实的经验之间找到关联,只有将知识和过往经验联系到一起,你才能找到未来可以应用知识的途径。


2.明智决策:能够根据知识和经验做出明智决策

找到所学知识和实际经验之间的联系后,你需要寻找到可以改变过往行为模式的方法或是做出有利于未来行动的决策。

3.转化行动:能付诸行动或能促使他人转化行动

将之前所有层级所积累的一切知识与经验转化为自身的行动或能力,或者是能够激活他人的行动、提升他人的能力以及为他人赋能等。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与积累的经验,然后让它们在现实的世界里产生真正有效的作用。

这不仅仅是知道某个知识然后做到那么简单,这通常是利用了你之前已经积累的成熟的知识体系和系统的方法论才能做到的事情。

也就是说,这一维度所能做到的事情或是能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其他人做不到的和解决不了的。


学最好方式就是教



学习效果金字塔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在1946年提出的一种视听教学理论。该理论形象地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有多少。


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是金字塔模型结构,听讲在最上面,传授在最下面。按说,还是把最重要的放在最上面比较合理。所以重构了一下这个模型,改成了扇形(信号)模型。这样更合理,也更加的直观和易于理解。

你所要记住的关键就是听讲和阅读的学习效果最差,而传授和实践的学习效果最好。


最简单利用这个知识模型的方法就是去读一本书,然后将其中的某一个知识概念教给你的朋友或家人,或是带着他们一起实践应用这个知识。

总结为以下几点:

1.学的最好方式是教。

2.效果最好的被动学习方式是演示,效果最好的主动学习方式是传授。

3.用演示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他人, 既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也能最大化的传递知识。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进行学习

一. 学习者的三个层次

学习者有三个层次,分别为知识储备者、知识应用者与学习促进者。

知识储备者是最初级的学习者,通常以书籍和科目为中心进行学习,追求的是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学习目的一般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高分。

知识应用者始终以自身目标为中心,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与行动,改善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

再上升一个学习层级就是学习促进者了,这个层级的学习者一般进入了思想的成熟时期,他们有着完善的知识体系与系统的方法论。


二.反复思考促使知识转化


简单来说,提升学习层级的方法就是不断反复地问自己各个层面的问题。


1.从学习知识到重构知识

不要再以书籍为中心进行学习,而是以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为首要目的。

首先要找到资料中的重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提炼知识。之后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并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之中,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反复问自己这些问题,这样知识就不会只停留在知道阶段,而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定能创造出你独有的知识体系与系统的方法论。

2.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

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不仅要找出重点信息,还要联想自己过往的经验,思考这些知识与自己有什么关系,如何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想要将一本书中的某些知识点化为己用并没有那么容易。不过,通过反复问自己这些问题,你最终一定会找到具体应用这些知识的途径。

3.从学习知识到传授知识

你要做的就是将工具类与方法类的书籍结合自己的知识,变成可以教给更多人的课程,并思考如何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出行动以及提升能力。


通过反复问自己以上三个问题,你将会找到将知识转化为用户行动与能力的具体方法,并使你的知识内容变得更有成效,且帮助到更多的人。


知行合一才是学习最高境界


学习者有3个层级与4种类型,在结束学业之后,没有人教过我们步入社会之后应当如何去学习。

除非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模式,否则很有可能会一直停留在“学生时代”的初级学习者层级,而更可怕的是,有可能你会一辈子都厌恶学习。

一.储备型学习者


储备型学习者是最初级的学习者,从上学起我们就一直被这样教育着。在结束学业之后,也没有人再去教过我们应当如何去学习。

所以这种学习思维会保留很长时间,除非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模式,否则很有可能会以这种模式学习一辈子,或者一辈子都会厌恶学习。

成年之后的初级学习者通常还是以书籍著作为中心进行学习,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具体是为了什么而学习。只是不断灌输,以备未来之需的状态。

手持智能装备,人们将无所不知

知识储备者的最高境界就是“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在信息时代之前,这可能很有用处,但在信息时代里,这样做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期,手持智能机,走遍天下都不怕。只要能上网,没有什么事儿是你不能够知道的。

在这种情况下,知道的多与不多就已经不重要了,反正你知道的都是别人的东西,而别人的东西,在书本和网络全都能查到。


二.重构型学习者

如果说“知道”是关于外部信息的,那么“想到”就是关于内部思想的。知识重构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重构者擅长处理信息,能够把外部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这样的话就能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检索到你独有的信息了。

当你有了自己想法的时候,你也就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知识与知识的相互融合中,你便能创造出新的知识,以及产生新的想法。

完善知识体系,就是在升级自己的大脑认知

重构型学习者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其实每天大脑都会产生成千上万种想法,但是大部分想法都是和之前想法相同的。

就算你突然来了灵感,觉得自己突然想到了极具创意的想法。但在这个世界上有此想法的绝不是你一个人,很多人早就已经有了此想法。

你的知识体系就是你碎片化思想的安身之处

只有不断的重构知识,不断地将新知识融入到自有的专业知识体系当中,你才能找到别人很难以找到的新想法。

随着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与成熟化,你才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意外”、“混乱”等情况,并将它们变成你的创意来源。

“秩序”与“混乱”的并存,才能最好的激发创意

“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更像是搞学术研究,需要不断的分析、综合与创造。但若想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只能如此这般。


三.应用型学习者

“做到”就是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也是社会人士最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应用型学习者通常以个人目标为中心进行,为的是要具体的解决某个问题、提升个人能力,以及掌握一种技能。

应用型学习者擅长处理经验,他们以自己的经验为宝贵的素材,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并能从中找到可以改善自己行动或是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改进方法论,其实就是在改造自己的操作系统

应用型学习者能够有效的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将知识化为己用。应用型学习者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什么叫:“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有人能做出辣椒酱;

有人能做出比较好吃的辣椒酱;

有人能用较低的成本做出比较好吃的辣椒酱;

有人能用较低的成本批量化地生产出比较好吃的辣椒酱;

有人能用较低的成本批量化地生产出特别好吃的辣椒酱,而且还能卖的特别好。

辣椒酱谁不会做?世界上比“老干妈”好吃的辣椒酱也多的很,但是老干妈就是做得最好的。

想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就要有一套自己成熟的方法论,并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行动的方式对其不断改进。


四.传授型学习

当你有了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或成熟的方法论的时候,你就可以上升到一个新阶级了,也就是传授型学习者。

传授型学习者通常以用户需求为目标进行学习,能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别人的能力或是行动的方法。而且他们以教促学,能够在帮助他人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掌握某一种知识。

学的最好方式就是教

成为传授型学习者,你需要有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建立出成熟的行动方法。然后将这些梳理成可以用来教学的课程,并帮主学习者提升他们的能力与转化为他们的行动。

你可以将你知道的教给别人,

但你无法将你想不到的和做不到的教给别人。

超级学习者层级也是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如果你想不到也做不到,那你就不可能教会别人。最多只能传递给别人不知道的信息。


五.行动指导


当然,你不用等一切都成熟之后才能到达最高级的学习阶层,这里有一个成为传授型学习者的简单方法。

就是选一个最小的知识点进行学习、重构、实践和传授。不断重复以上四个步骤,最后积累成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与成熟的行动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学习一本书,然后将其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重构与实践,最后梳理成为可以教学的文章,这不仅是一个有效学习的好方式,同时也是打造个人品牌的好办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4286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