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华为事件的进展,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先是美国商务部宣布,把华为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管制“实体清单”。“实体清单”就是指在未经特殊批准的情况下,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售一切重要技术、配件和芯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接着又来一记重锤:谷歌对华为“断供”了!据外媒报道,谷歌迫于美国政府的要求,宣布停止与华为相关软件、硬件上的业务和服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 断供 "安卓系统给华为手机。已经售出的手机可以继续使用安卓系统,但谷歌的很多重要app将被迫停用。
美国不惜动用国力打压华为的行为无疑是在告诉世界:华为真得很重要!重要到让美国如此畏惧!
那么华为究竟是如何从世界诸多电子通信公司中脱颖而出,成长至今日另美国都畏惧其实力的地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关于人才方面,叙述的两个重点信息。
任正非和华为的人才观
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但是我们有几个人在认真读书?博士论文真知灼见有多少呢?
记者:您觉得现在这种严峻的形势大概会持续几年?这对于华为的发展历史会是转折点吗?
任正非:你应该问特朗普,问我就问错了。我认为,这件事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会受到一些影响,另一方面,会刺激中国系统性地、踏踏实实地发展电子工业。国家发展工业,过去的方针是砸钱,但钱砸下去不起作用。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
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但是我们有几个人在认真读书?博士论文真知灼见有多少呢?这种状况下,完全依靠中国自主创新,很难成功。为什么不跨国创新呢?可以在很多国家中建立创新基地。哪个地方有能力,就到哪个地方去,我们可以在当地去建一个研究所。
......
大家要想到,东欧国家都比较贫穷,但是美国大量的领袖、科学家、金融家……都是东欧人,我们为什么不大规模吸引东欧人到中国来,或者在东欧建立各种研究基地?所以,以中国为中心建立理论基地要突破美国的重围,眼前这个方式比较难,因为中国在基础理论上不够,这些年好一些了。我曾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了数学的重要性,听说现在数学毕业生比较好分配了。我们有几个人愿意读数学的?我不是学数学的,我曾经说,我退休以后想找一个好大学,学数学。校长问我,学数学干什么?我说,想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他问,研究用来做什么?我说,想研究宇宙起源。他说,我很欢迎你!但是我到现在还不能退休,还去不了。我们那时是工科学生,学的是高等数学,最浅的数学。中国要踏踏实实在数学、物理、化学、神经学、脑科学……各方面努力去改变,我们可能在这个世界上能站起来。
举一个例子,新西伯利亚大学连续六年拿到世界计算机竞赛冠军、亚军,但是所有冠军、亚军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资挖走了,从今年开始,华为要开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们来。
记者:刚才谈到做芯片光靠砸钱不行,又谈到需要物理学家、数学家。作为一个商业公司,华为在此前的场合,无论是华为公司还是您个人,多次谈到“基础研究与基础教育”,包括还有一些广告。针对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华为有哪些具体的动作?这会对华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支撑?
任正非:我们在全世界有26个研发能力中心,拥有在职的数学家700多人,物理学家800多人,化学家120多人。我们还有一个战略研究院,拿着大量的钱,向全世界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撒胡椒面”,对这些钱我们没有投资回报的概念,而是使用美国“拜杜法案”原则,也就是说,受益的是大学。这样,从我们“喇叭口”延伸出去的科学家就更多了。
大家今天讲5G标准对人类社会有多么厉害,怎么会想到,5G标准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Arikan教授发表这篇论文两个月后,被我们发现了,我们就开始以这个论文为中心研究各种专利,一步步研究解体,共投入了数千人。十年时间,我们就把土耳其教授数学论文变成技术和标准。我们的5G基本专利数量占世界27%左右,排第一位。土耳其教授不是华为在编员工,但是我们拿钱支持他的实验室,他可以去招更多的博士生,我们给博士生提供帮助。我们在日本支持一位大学教授,他的四个博士生全到我们公司来上班,上班地点就在他的办公室,而且他又可以再招四个博士生,等于有八个博士帮做他研究,所有论文等一切都归属他,不归属我们。如果我们要用他的东西,需要商业交易,这就是美国的“拜杜法案”原则,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喇叭口”,延伸出更多的科学家。
上周我们召开了世界科学家大会,我没有去现场,通过视频转播到我的会议室。来了一批科学青年给我做技术翻译,都是博士,很厉害,他们给我解释这些论文对未来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我们不断有这种世界性的交流,我们自己吸收能量,他们也吸收了我们的需求,不断滚动传播。
西方公司在人才争夺上,比我们看得长远,发现你是人才,就去他们公司实习,专门有人培养你,这不是我们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概念。我们扩大了与美国公司争夺人才的机会窗,但我们的实力还不够。对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生,从大二开始,我们就给他们发offer。这些孩子超级聪明,举一个例子,新西伯利亚大学连续六年拿到世界计算机竞赛冠军、亚军,但是所有冠军、亚军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资挖走了,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开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们来,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创新,我们要和Google争夺人才。我们支持科学家的创新,对科学家不要求追求成功,失败也是成功,因为他们把人才培养出来了。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前进。
数学好体现的不是高分而是能力
近几年的人才选拔,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名校与好的企业都越来越趋向于招收拥有高英文水准与数学能力的候选人。
英语作为世界最通用的一门语言,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这里的高英文水准不代表你会考高分,你的雅思、托福、GRE等语言考试有非常亮眼的分数,包括你手握各种翻译证书,都只能证明你是个擅长考高分的学霸。当然,你一定有真材实料,但名校与企业更在乎你是否真得能把这门语言学到位,换言之真正将理论应用与实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可以与外国人流畅地交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吗?你会在表达的过程中因为一时没想起某个单词而卡壳吗?
因为,在真实的世界里,不会有人递给你一张试卷说:
“来,做个完形填空吧!”“来,分析一下语病吧。”“来,背一下这个单词的用法吧。”
真实的世界里,只会是这样的:
“我很担心明天的全英文面试……”“我想去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我一个人可不行,我英语发音太差,根本说不出口。”“明天的客户是老外,你英语怎么样?去帮我接待一下吧。”“我明天要做一个全英文的演讲……怎么办?所有领导都要来视察。”……
如果你一直在学哑巴英语,会考高分但根本不会交流,那么抱歉,我不得不说,你的英文水准真得just so so。
数学也是同理。国内当初那股奥数热可谓是轰轰烈烈,然后我们眼看高楼起又眼看大厦倒,奥数全面被禁的时候一下子从当初的天之宠儿堕落为过街老鼠。其实归根结底是,我们包括专家都没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学数学,如何学好数学。数学好并不由高分体现,那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可以被挖掘培养的潜在能力。
总有很多家长向Bobo老师诉苦,说已经穷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报数学提高班/辅导课了,但孩子不仅学不进去,哪怕学进去了也没感觉到进化成了学霸的样子,反倒是学成了书呆子。更有极端者,不惜把市面上有的数学培训课程都给自家娃报了个遍,可结果呢?孩子有按照父母的预期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吗?还是说不堪课内学业与课外辅导班的压力,学出了近视、压力甚至厌学情绪?
大家有想过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传统的数学学习模式存在着两大误区:一是不少父母,包括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期望都会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肤浅的衡量标准——有没有考高分。二是体制内的数学科目,更多的是考察学生有没有将公式记牢并熟练应用,与真正的数学能力所需掌握的思维与技能相差甚远。所以,为了应试而生的数学辅导班更是盲目追求高分,为了给孩子提分而无所不用其极。一方面,孩子对数学科目的兴趣会逐渐被枯燥的刷题战术而磨灭;另一方面,孩子只会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下成为考试机器而非真正的数学人才。
你离成为真正的数学人才只差这关键一步
真正的数学人才,不仅数学学得好,英语更是666。Why?因为数学大牛不是通过刷各种数学试题养成的,而是在顶尖国际数学竞赛中磨炼出来的。
以美国数学竞赛AMC为例,它是业界公认的具有最高知名度与认可度的国际数学竞赛。而且该竞赛成绩也被国内多数重点高校所承认。每年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名校都会想方设法地获取AMC参赛名单和成绩,并且,这些牛校会主动联系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放一组具体的数据给大家看下:2018年,中国申请海外名校战绩最牛的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有68位剑桥和IB学生参加了AMC(AMC10和AMC12),其中有14位同学以出色的成绩进入AIME(美国数学邀请赛)阶段的比赛。今年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南外学生钱同学,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中三年曾连续获江苏省“时代杯”数学竞赛一等奖,高中在多个国际数学竞赛上获得世界排名前1%的成绩。
谈到数学竞赛时,她说道,“AMC/AIME的分数本来就是很好的数学能力的证明,所以在很多著名理科牛校的申请中都会特别要求申请人列出他俩的分数(包括Caltech、MIT、CMU、Brown等名校)。”此外,AMC名次也是孩子在小升初/初升高时期被优质国际中学/高中录取的制胜秘诀,很多顶尖的国际中学/高中非常看重申请学生在数学科目上的表现,这不仅能体现出孩子出类拔萃的英文水准与逻辑思维,也能体现作为一位名校预备生的优质素养。
任正非的人才观更是充分体现出了学好数学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从自身发展来看,一个掌握高英文水准与数学能力的孩子,更容易在升学战役中脱颖而出,在日后申请海内外名校时占据先机与优势,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大好未来;从战略层面而言,今后的数学人才都是左右国家科技走向、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物,从小培养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是为整个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做出了宝贵贡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