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脏腑合、健康至”顺应节气来养生系列:小寒

“脏腑合、健康至”顺应节气来养生系列:小寒

近几月,医院太忙,没有及时更新文章,今天终于忙里得闲,来跟大家继续叨叨养生话题。

今天我们来说的节气是:小寒


每年公历的1月6日前后是小寒节气。小寒之后,气候就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但是还没有达到极点,所以称之为小寒。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因此这个节气正是关节痛、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我们除了要预防以上疾病外,还要注意预防“四低”:防低血压、低血糖、低体温和防气脱。

小寒时节还要注意保胃养肾,人的阳气来源于肾,寒邪最易伤肾阳。所以,数九寒冬养生首当养肾。

说到进补,并非是吃大量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分四类: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冬季寒冷忌贪念腻厚辛辣食物,很容易长痘痘,这个时节以补气润燥为主。小寒中有一个腊八节。腊八节就是腊月初八,它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日,据说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日,所以在这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小寒时节,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肌肉及关节失去了阳气的温煦及血液的滋养,会出现肌肉关节痛和麻痹,这也就是中医中所谓的“不通则痛”。这时节人体对热能需求增多,我们会感觉饥饿,会吃更多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转化成能量抵御严寒。

小寒时节的养生原则可以归纳成一下几点:

1、不宜乱补阳 寒冬腊月本来是进补壮阳的好时机,但是体弱多病的人服用壮阳药食进行调理效果不一定好,因为补阳药食主要适用于阳虚的人,一般不存在阳虚的人刻意进补往往会适得其反。

2、天寒地冻多吃粥 早餐来碗热粥,可以养胃气。关于粥的吃法就有很多啦。红豆粥、八宝粥、羊肉粥、小麦粥、芝麻粥、茯苓粥、红枣粥、山药粥等等,这些都适合这个季节吃。

3、忌燥热和寒凉,多苦少咸 冬季多寒,宜多吃温性食物。煎、烤、炸等燥热食物应当少吃,葱也要少吃;冬季饮食以“藏热量”为主,冬季宜多吃羊肉、鹅肉、虾、韭菜、核桃仁、栗子、红薯等。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等凉性食物。

推荐两个冬季养生菜:山药枸杞、山药炖羊肉。

冬季锻炼,正确的方式很重要,首先就说呼吸,冬季运动换气,多采用鼻吸口呼的方式,因为鼻腔粘膜有血管和分泌物可以对空气进行加温,还能过滤灰尘和细菌,对呼吸道有保护作用,呼气的时候嘴巴微微张开,把舌头卷起抵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中出去。其次,冬季锻炼不适合在过早在户外,俗话说"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所以锻炼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

冬季经络调理:养脾经、血海穴是关键。脾经起源于足大趾,胃经经过第二、三趾间,所以脾胃虚弱的人,经常活动脚趾可以达到健脾的作用。血海是足太阴脾经穴,是专门治疗血疾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引血归经的作用。长期按揉血海穴,配合艾灸,甚至可以治疗痛经、闭经、不孕等妇科疾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2378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