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武将。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此人却与赵国的另一位名将——廉颇齐名,两人与秦国的白起、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多少笔墨或者说我们对这个人知之甚少,他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功绩呢?
李牧
北却匈奴
李牧前期都在赵国的北方抵抗匈奴,长期驻守在赵国的北部边境雁门郡。北方匈奴屡屡入侵想要攻打李牧,李牧则严令部下,如果发现有匈奴入侵,则全数退入营垒固守,不许出战,有违令的直接斩首。士兵们都听从李牧的命令,坚守不出,每有匈奴来犯都退回城内不与匈奴交战,如此这番过了几年。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但也没有丢失城池,匈奴在赵国这边也没捞到什么好处。
匈奴发现每次来侵袭,赵国的主将都避而不战,认为这是李牧胆小不敢与匈奴一战,于是他们就慢慢变得骄傲自大,甚至有的时候骑在马背上在赵国的城墙下大骂,说:赵军胆小如鼠,不如回家种地好了,来什么边境!赵国将士们都憋着一口气,都想要下去与匈奴大战一场,然而主将李牧明确禁止与匈奴交战,所以大家都把这口气憋在心中。
北却匈奴
一天,李牧召集众将士,对他们说道:“如今匈奴以为我赵军胆小,早就放下了戒备之心,这次我们要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于是对着部下详细安排作战计划。将士们听说要与匈奴开战了,一个个都摩拳擦掌的,终于可以一洗胸中闷气了。
等到匈奴再次来袭的时候,李牧让最先与之接触的部下佯装失败,仓皇而逃,这时匈奴的大队人马都乘胜追击,进入到李牧预先设计好的埋伏圈中,等匈奴人马进入埋伏就一声令下,全军出击,将士们奋勇争先,勇猛杀敌,匈奴没有料到赵军如此的勇猛,一时间都乱了阵脚,被赵军杀的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李牧则率兵追击,歼灭匈奴十多万兵马,更是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深入北方匈奴之境,击败东胡和林胡。
从此李牧的威名远播于匈奴各部,此后十多年间,匈奴都不敢接近赵国北境半步。
肥之战
李牧在平定北方的匈奴之后,回到赵国邯郸。已经战国已经来到了晚期,秦国成就了滔滔大势,赵国长平之战战败之后国力大损,再也折腾不起大的战争了。
而秦国在快速地恢复之下,派遣大将桓齮进攻赵国,秦国长驱直入,一直打到赵国的宜安。
赵王派出李牧率领兵马去抗击秦军,李牧率兵来到宜安与秦军相对峙。李牧看到秦军连番取胜,士气正旺,不该与之正面交锋,于是命令部队依城坚守,不与秦军交战。
李牧
秦将桓齮认为李牧不出战是在拖时间,想要让秦军劳师远征,等秦军疲乏之时再出击,于是他决定派兵去攻打附近的肥下,想要以此来吸引李牧的注意,让他分兵去支援,可是李牧看穿了桓齮的用意,宜安城的赵军根本不为所动。等到秦军主力前往攻打肥下之后,他率领赵国大军攻打留下的秦军,秦军主力去攻打肥下了,剩下的秦军根本无法抵抗赵军的冲击,很快秦军阵地就被赵军占领了。
李牧占领秦军营垒之后,认为桓齮必定要回师救援。于是他留下一小部分兵马正面迎敌,同时在道路两侧埋伏两支赵军待正面交锋之后从侧翼杀出,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上将伐谋,李牧的战事安排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秦军被击败,秦国攻打赵国的计划破灭了。
李牧回到邯郸,赵王感念李牧的功劳,册封李牧为武安君。
攻赵失败之后,秦王痛定思痛,认为赵国有李牧这样的名将在,恐怕难以攻打。于是秦将王翦在率领秦军与李牧交战之时,实施离间计,利用赵王冤杀了李牧。
李牧一死,赵国再也没能抵挡住秦军的进攻,赵军节节败退。王翦则乘胜追击,大败赵军,一直打到邯郸城,攻占了邯郸,赵国被灭。
李牧是战国末期东方六国唯一的名将,然而却被小人实施离间之计,导致被赵王所杀,最终导致赵国被灭。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诚然,如果六国能够团结一致,秦国又怎么会有各个击破的机会呢?等到六国真正意识到该合纵抗衡秦国的时候,秦国已经势不可挡了!如果六国君王能够听从忠臣良将之言,又怎会招致灭国之祸呢?如果赵王对李牧多些信任,秦军又怎么可能这么轻松的攻灭赵国呢?或许结果就会是另一番天地呢。
作者:小城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005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