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所师范大学,一个位于燕赵之地,一个立于西北重镇,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追根溯源,两所大学却是源出一体,而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最终“一分为二”,分隔两地。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两所大学的肇始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饱受列强侵略之苦,有识之士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同时还提出要改革政体。清廷最终也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1898年兴起了短暂的戊戌变法,变法期间改革学校制度,创建了京师大学堂。
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师范馆,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并搬到厂甸五城学堂,开始独立办学,1912年又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改为北京师范大学。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卢沟桥事变之后,北京高校西迁,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在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后集体前往汉中,改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这所联合大学中,北平师大先被命名为教育学院,后又改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并于1940年开始至1944年为止全部迁往兰州办学。
收复山河后,从此两相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春学院的师生一部分回北平复校,另一部分则留在了兰州。至此,本是一体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从此分离于两地,各自发展。
返回北平的师生接收伪北京师范大学复校,于同年11月开学。1949年2月,北平解放,9月学校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
而留在兰州的西北师范学院,1958年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又改回“西北师范学院”,后于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953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