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罗锅本名刘墉,清朝乾隆时期时的官员,刘墉本人清廉正直、博学多才、官居吏部尚书,其家族世代为官,作风优良,不过刘墉在朝廷官居要位不久后,就因为父亲被天子责罚,所以受到牵连被贬成了地方官,一直在如今的江苏、安徽等地发展,再也没能重返朝廷,对于刘罗锅是否真正的当过宰相,我们暂且不论,他在朝廷谋事期间正是和珅得意之时,和珅其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古今第一贪”。
两人一起在朝廷为乾隆做事,刘墉一心为民为皇上谋福,和珅一心仗势敛财,品性与做事风格完全不同的两人自然会发生摩擦与争执,这是不可避免之事,那么有意思的来了,乾隆会比较偏向他们两个的哪一个呢?乾隆毕竟是皇帝,对于他来说都是臣子,他谁也不偏心,他要面对的整个天下与全部的子民,只要不闹到明面上面来,皇帝就当不知道或者真的完全不知道。
那是什么事情闹到了明面上来被皇帝知道了呢?这还要从乾隆派人修筑神武门前的地板说起,乾隆那日看到了神武门前的地板破旧、年久失修、丢了皇家的脸面,第二日在朝堂寻求一人负责此事,皇上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不可能去花时间修个门的,机智的和珅看到了这个机会便毛遂自荐,和珅接这个活可不是为了给皇上排忧解难的,而是为了大捞一笔。
倘若和珅好好修缮地板也就没有后来的事,按照和珅的做事风格,他也真没让大家失望,他向皇上申请资金十万两,说要去要到房山取上好石材,请特级工匠打造,保证把神武门前做的漂漂亮亮,风光无比。皇上一听这样的安排,大手一挥就同意了。结果和珅并没有按照自己承诺的做,只是把原来的石砖撬起来,再把石砖翻过来放回去,整个工程花费一万两。剩余的自然是进了和珅口袋,其他的大臣对于此事都是敢怒不敢言,毕竟和珅是什么地位大家都清楚,实在是得罪不起,而刘墉得知此事后,气愤不已,聪明的他想到一个妙招。
第二天上朝,刘墉反穿朝服,乾隆看到了之后很是不悦,仪表不端是对皇上的不敬,皇上责问刘墉,刘墉就说出事情缘由,皇上对于和珅的做法非常生气,可是碍于和珅又确实是自己的一把手,什么事都要靠他,也不能把和珅怎么样,所以让和珅退还钱财,并且由和珅出资修缮,对于刘墉,乾隆赞赏他的行为,赏赐了他十套朝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8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