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杰 张鹰
6月23日,第四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在内蒙古举行,同日“万里茶道”文化旅游博览会召开。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20家单位成为“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新成员,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签署《第四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纪要》。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向记者表示,旅游合作是中俄蒙三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三方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夯实友好的社会基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既体现旅游部门坚定落实三国元首会晤精神的意愿和决心,也为三国持续深化旅游领域务实合作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加强合作 打造跨境精品游
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俄罗斯公民访华105万人次,同比增长15.8%;蒙古国公民访华76万人次,增长3.2%;中国公民访俄罗斯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2%;访蒙古国6万人次。
雒树刚表示:“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加强了中俄蒙三国之间贸易交往、文化交流,当前三方旅游合作基础稳固,潜力巨大,已进入提质转型、深度合作的新时期。未来三国需进一步加强做实旅游合作,共享机遇,共创繁荣。
雒树刚对中俄蒙三国未来发展提出了五点构想,他说,中俄蒙要深化文旅融合,打造跨境文化和旅游精品。中俄蒙是文化大国,也是旅游大国,古老的丝绸之路、茶叶之路是中俄蒙共同的血脉。一是要不断发挥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联动发展,打造优质旅游产品、文化展馆、文创产品,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吸引力。二是要发挥旅游的聚能效应,走集约化发展之路。以旅游为优势产业统筹规划布局,能够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提升旅游目的地集约化水平,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需求。三是推动旅游便利化,提高旅游舒适度。要继续推动实施更加便利的旅游签证政策,持续简化出入境手续,提升口岸验放效率。推动中俄蒙三国重点城市间增设航线,开通旅游包机、旅游专列,鼓励发展跨境自驾游。四是加大市场监管,营造安全、文明的旅游氛围。中俄已着手建立旅游市场监管合作机制,促进两国旅游健康、规范发展。如这个机制运转有效,可考虑建立中俄蒙三方合作机制。五是提升“万里茶道”旅游知名度。支持“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在品牌设计、线路策划、产品推广上不断深化三国地方旅游合作,共同打造连接三国的“万里茶道”跨境旅游线路。
发挥优势 畅通旅游通道
2018年,内蒙古接待俄罗斯游客78万人次、蒙古国游客95万人次,分别占全国接待量的33%和50%,成为中国接待俄蒙游客的重要目的地;同时,俄罗斯、蒙古国也是内蒙古游客钟爱的旅游目的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表示,内蒙古是中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近年来,内蒙古充分发挥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不断深化对外旅游合作,与俄罗斯、蒙古国多地建立了顺畅的协作关系,共同打造了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自驾车“呼伦贝尔-乌兰乌德”美食品鉴之旅、“友谊·和平·年轻的使者”中俄蒙青少年夏令营等系列品牌旅游活动,开通21条边境旅游线路,开行“鄂尔多斯-伊尔库茨克”旅游包机、“满洲里-西伯利亚号”“二连浩特号”等旅游专列,逐步实施团队旅游互免签证,进一步畅通了中俄蒙三国旅游通道。旅游日益成为中俄蒙人民增进彼此了解、增进相互友谊的重要载体。
白玉刚告诉记者,下一步,内蒙古将在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常态化机制下,继续深化与俄蒙地区间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以“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为抓手,全面推进“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创建、线路推广和产品建设,围绕开展三国青少年夏令营、跨境自驾游、火车专列游等活动,加大在伊尔库茨克、乌兰巴托等地的宣传推广力度,规范化运营现有的21条边境旅游线路,创新满洲里边境旅游试验区政策,在对俄蒙的文化旅游交流方面先行先试,为高质量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窗口贡献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