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春先生的论文集《金宋关系史研究》(增订本),已经粗阅。书中罗列了赵先生许多有影响力的论文,主要包括了四个主题范畴,即一、金人的“中国观”和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二、宋金“海上之盟”的史实考证;三、金国高层中几个人物在宋金和战问题上的表现;四、宋金交聘事宜。
这其中,第一、二、四方面的著述,我以前曾在包括赵先生在内的多位学者的专著或论文中读过,而第三方面里的几篇文章,则自觉很有意思,其涵盖了金代不同时期的主要执掌权柄者,在对宋关系问题上的立场和见解,尤其是对完颜宗翰、完颜宗弼、完颜昌三位典型人物的刨析,例如,经过金宋阶段性战争的结果后,金朝上下仍坚持灭宋的,唯有完颜宗翰及其党羽,连包括完颜宗弼、完颜昌等在内的功臣宿将们,也都转变成了以完颜宗本为首的主和派中的一员,但在具体与宋和议的方式及目的上,宗弼与完颜昌又有着明显的分歧,这也是构成金熙宗朝激烈的政治斗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个人初识赵永春先生的著作,还是在多年前购得的一本人民出版社版《金宋关系史》,当时对书中赵先生不誉宋、不恶金的客观、理性的著述风格印象颇深,赵先生以为在宋金和战过程中,金国一直处于主动且优势地位的一方,因此他以金人的称呼——《皇统和议》,来代替南宋方的称呼——《绍兴和议》,作为书中的章节段落标题,并在其后金世宗、金章宗时期,宋金战争爆发的起因与结束问题上,对南宋朝廷的政策进行了批判,对金国方面对扩大战争的“克制”,则予以了褒扬。这些都导致了当时一些舆论对赵先生那本著作的口诛笔伐。
学术研究需要自由的氛围,学者著述更需要独立、有建设性的风格,只要是论据深入、充分,就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读者则应本着兼读则明、自我思考的精神,不要先入为主、人云亦云,真正的完善、更新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及时代背景的认识。
《金宋关系史研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41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