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们都知道秦国变法是在秦孝公时期开始的,而且变法比东方六国还要彻底。卫鞅确实变法的功臣,其功不可没。然而,历史注定卫鞅注定结局是悲惨的,为何?
秦孝公当政看到秦国羸弱,于是决心变法。因此,他下发了历史上最有名的《求贤令》,向天下招揽英才,用这些人才改变秦国的贫穷面貌。
《求贤令》问世,东方六国为之震惊。而东方六国的英才如同浪潮般涌进秦国,其中就包括经天纬地的大才卫鞅。秦孝公重用卫鞅,大力支持卫鞅变法,因而卫鞅在秦国变法更彻底,更全面。
经过二十多年的变法,秦国已经今非昔比,凭借自身的实力早已成为当时的强国。而秦国变法政策已经深入民心,秦法早已经在秦人心里牢不可摧。卫鞅因为在变法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因而他在秦人的威望非常高,除了秦孝公,没有谁的威望能和卫鞅的威望匹敌。
老子曰: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秦孝公四十八岁去世,而太子赢驷的威望远不及卫鞅,但是太子上任秦公必须有威望,否则难以震慑群臣,而用威望最高的卫鞅来开刀就是最有震慑力。
于是,秦惠文王利用老世族对卫鞅的怨恨,默认老世族给卫鞅扣一个谋逆造反的罪名,然后用车裂处死卫鞅。最后,秦惠文王却向秦人解释,说自己被老世族蛊惑,导致错误的处死卫鞅,把一切责任都推给老世族。由于卫鞅在秦国威望太高,当秦人得知卫鞅是因为老世族的陷害才被国君处死时,秦人对老世族的势力恨之入骨。
杀卫鞅只是秦惠文王的第一步。第二步是秦惠文王利用民愤根除秦人老世族的势力,彻底清除复辟旧制度的势力。这才是秦惠文王的最终目的,既可以把自己的威望推翻顶峰,又可以对复辟旧制度的势力斩草除根。真是一举三得!
其实,卫鞅的悲剧早已经注定,因为他已经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卫鞅的威望过高,让新上任的秦国惠文王内心很不安,而杀了卫鞅就能趁此机会建立自己的威望,先利用老世族的势力杀死卫鞅,然后再用卫鞅的死清除复辟势力。
因此,卫鞅的悲剧是因为卫鞅过高,功高震主,加上卫鞅死对统治者的统治更有力。这也算是“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良弓藏”的故事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81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