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文艺心理学》:揭开比喻背后的真相,轻松打造满分作文

《文艺心理学》:揭开比喻背后的真相,轻松打造满分作文

01 中考满分作文——妙在何处

我们先来看下面2012年中考天津卷的满分作文《以微笑为生活的助燃剂》(摘选自《中考满分作文》):


在这一篇满分作文中,显然比喻的手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这里,把微笑比作化妆品、吸尘器、魔法棒、助燃剂等,使微笑的地位和作用,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微笑的吸引力,而且这个比喻,使文章的语言充满了艺术魅力,富有感染力。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就是抓住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不只是现代人写文章时,喜欢用比喻的手法,其实比喻在古代就受到文学家的关注,比喻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抑》中,如诗句:“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开始研究比喻;到了梁代,《文心雕龙》对比喻进行全面、精辟的论述,《文心雕龙》认为:杨雄、班固、曹植、刘桢等作家们,描绘山水云烟,都用比喻的方法来施展文采,他们之所以能够写得动人,主要是依靠比喻的方法。可见作者刘勰十分重视比喻的作用。

比喻使抽象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而容易感受到,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也使语言文采优美,很富有艺术感染力。

02如何写好比喻句——解决比喻句的疑难杂症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他也非常重视,比喻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应用。美学本来从哲学分支出来的,以前大部分的美学家,是在心理先有一套哲学系统,再以哲学系统作为依据,推演出美学理论来。

但是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这本书独具风格,抛开哲学系统的成见,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文艺创造和欣赏,也就是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作心理学的事情来研究,从中归纳出文艺原理。所以说这本书在研究文学创作方面,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他在外国当学生的时代就已经写好了,但是推后了几年才发表,在未发表之前,朱光潜在清华大学当教授时,就把这本书当作讲义来上课,后来北京大学上《诗论》课时,也讲了一遍《文艺心理学》里面的内容。

在这一本书中,作者分析了美感经验,论述了文艺和道德,探讨了艺术的创造,分析了美感和联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深入研究了文艺创造和欣赏。其中,艺术的创造、美感和联想这两部分,包含了比喻手法的内容,朱光潜对比喻手法,从概念、运用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学生只要认真研读这本书中的内容,就会对比喻句的各种知识,有更多的理解;就会对比喻句的各种论,有深入的认知。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用这些知识和理论来指导他们的写作思路。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就能够得心应手地写出美妙的比喻句。

03类似联想—比喻的大神器

朱光潜认为,艺术的创造需要创造的想象,而创造的想象离不开联想作用。联想作用是指,由一种意象联想到另一种意象。联想一般分为接近联想和类似联想。

接近联想,比如:看到莲花想起了公园,也今想起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文章;类似联想,比如:看到弯弯的小船会想起月亮,因为他们在形状上相似。又如:看到母爱这个词,联想到一泓清泉,因为这两种东西在性质上有点类似。

法国心理学家里波(Ribot)把比喻称为“变形”,比如《世说新语》中的“大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在这里有两个比喻,一个是把大雪比作撒在空中的盐,一种是把大雪比作在风中飘扬的柳絮,这两个比喻都是借助类似联想而写出来的比喻句。

又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也是借助类似联想写出来的比喻句。

所以对于比喻句,这本书的作者认为类似联想发挥非常重要作用。学生一定要向教育学家朱光潜学习,牢牢地记住类似联想的用法,作文时如果要用上比喻句,就要搬出类似联想这个大神器,可以找到比喻的切入点。

下面这位学生写比喻句时,就很好地运用类似联想的方法:

运用类似联想写香蕉叶、树干、香蕉的形状

把大大的香蕉叶比作“雨伞”,把笔直的树干比作“站岗的士兵”,把香蕉的形状比作“刚出生婴儿的脚板,”在类似联想的帮助下,比喻贴切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04情感—比喻的九阴真经

朱光潜认为创造的想象虽然需要联想作用,但是联想作用无法完全解释文艺的创造。创造的想象还必须考虑情感的因素。

比如朱自清的《春》中:“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由野花想到星星,想到眼睛,这是联想作用的结果。但是野花所能引起的联想是无数的,他可以借助接近联想,联想到花上的蜜蜂、蚂蚁等,也可以通过形状的类似,联想到小白点或者小黄点等。

可是这个地方为什么要从野花儿联想到星星和眼睛呢?那是因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热闹,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星星和眼睛可以体现春天的可爱和生机勃勃。

这些感情成了,选择星星和眼睛作为比喻对象的原动力。这些感情决定了描绘的意境,决定了把星星和眼睛作为比喻的对象。也就是说,情感决定意象的选择,决定比喻对象的选择。

情感为什么决定意象的选择?决定比喻对象的选择?因为文艺创造是一种情感的需要。正如朱光潜说过:“真正的艺术家心中都有不得不说的苦楚。”

音乐家贝多芬,有一段时间觉得生活很苦闷,抑郁想要自杀,但是因为内心的蕴藉没有发泄完,所以就隐忍不死。

歌德在23岁的时候,曾经爱上一个已许过人的女孩,他的内心非常痛苦,想要自杀,但是忽然听到,耶路撒冷林因为失恋而选择自杀的消息,他就用自身的爱情经历感受耶路撒冷的情感悲剧,于是就想象出《少年维特之烦恼》作品来。

歌德

歌德自己曾经说:“这个消息对于我仿佛是黑暗中一线光明,我马上把《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大纲想好。”然后他就用两周的时间埋头苦写,完成了这部著作,结果他的自杀的念头却没有了。因为情感发泄的需要,歌德就产生了这一部作品,这就是朱光潜所说的文艺创造是情感的需要。

既然文艺创造是情感的需要,那么文艺创造的想象,必须考虑情感的因素。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情感的因素,情感其实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主题。以中心主题为宗旨,所选的比喻对象必须可以体现文章的意境,所写的比喻句要表达文章的主要思想。

下面这位同学所写的比喻句就体现情感的因素,所选的比喻对象为学生的情感服务,所写的比喻句为文章中心服务。

在文章中,学生把桃花比作火、雪、朝霞,火、雪、朝霞这几个比喻对象,体现桃花的五彩斑斓,体现公园的生机勃勃。把荷花比作仙女摆着舞裙,形象地表达荷花的漂亮,以及作者对公园的热爱之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8504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