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糖友游黄河、长江附近地区,可以浅尝这些美食

糖友游黄河、长江附近地区,可以浅尝这些美食

有个成语叫做饮水思源,释义是喝水的时候要想起水是从哪里来的,引申为不忘本。而在我国有两条母亲河,从古至今数千年来,养育了无数人,那就是长江和黄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围绕着这两条河流,耕种、生活,渐渐地,形成了各地特色的饮食文化。本期,就和广大糖友介绍一下围绕着这两条河流所形成的饮食文化圈,方便大家旅游时更好地品尝当地美食。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虽然黄河贯穿多个省份,但是地形的变化也使得各地的饮食方式有所差异。

黄河中游地区饮食

黄河中游地区指从内蒙古的河套到河南的孟津地区,涵盖了山西、陕西两省和河南的西部地区。饮食上,黄河中游地区居民以善制和喜食面点小吃而著称,并以陕西、山西两省最具代表性。以炸、爆、熘、烩、扒、炖闻名,尤其擅长用酱。

在主食上,黄河中游地区多主食以面食为主,品种多,吃法别致,风格各异。通常不同的谷物还有特定的烹饪方式,拿粟类谷物来说,古代有一种叫做石烹法的烹饪方式,利用烧石加热使食物熟透,唐朝时候的“石鏊饼”,明清时候的“天然饼”,现如今陕西关中地区的石子馍都是以这种方法制作而成。除了石子馍,黄河中游地区还出现了不少饼馍食物,其中有蒸法、烙法、油炸法共有数十种,“一面却能百样吃”。面类食物方面也有拉面、削面、拖面等。

陕西菜和山西菜多以酸味见长,不过陕西面食偏酸辣,山西面食则是酸在醋上面,一碗白水面配着卤菜,再倒点老陈醋,酸香可口。在面食中,对于糖友来说,吃面推荐山西白面,主料大多是荞面、莜面等粗粮,且面和卤是分开做的,等做好之后再配在一起吃,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能够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来控制热量的摄入,相反陕西两个大类臊子面和油泼面则不建议糖友经常食用,因为含有大量的油脂。同样的,陕西的名小吃羊肉泡馍糖友也应当少吃或不吃,因为羊肉汤中含有大量的羊油。

黄河下游地区饮食

黄河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大致包括山东以及晋、豫、冀、皖、苏部分地区,主要依托现今的山东省。因此,鲁菜便是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圈的代表菜系。

“齐带山海,膏壤千里。”黄河下游温和的气候造就了当地的丰富食材,而发源自鲁地的儒家文化,对饮食也有很大的影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使得鲁菜有着中正平和的味道。

鲁菜的特点则主要是鲜香脆嫩,注重原味的激发,以咸鲜为主。

对于糖友来说,来到黄河下游地区旅游,要尝鲜,鲁菜汤不容错过,鲁菜以汤为百鲜之源。尤其是清汤,十分适合糖友来食用,“清汤全家福”、“清汤银耳”、“清汤燕窝”,有条件的糖友可以尝试一下。至于奶汤则不建议糖友饮用。

除了汤之外,黄河下游地区的海产品也具有特色,无论是从食材上还是烹饪的手法上。糖尿病病人是可以吃海产品的,但是要适量。海产品包括海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品种。前三种是动物类海产品,这类食物很好吃,营养丰富,能供给病人优质蛋白、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是碘)等,但嘌呤含量较高,血尿酸偏高者需要注意食量。

长江,作为我国另一条母亲河,其沿线物产丰饶,武昌鱼、小龙虾、大闸蟹,更是独具长江风味。长江横跨多个省份,所到之处在八大菜系占据其五,分别是川菜、湘菜、徽菜、苏菜、和浙菜。

长江中游地区饮食

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在区域上大致包括今之湖北、湖南、江西大部。古人常说:“两湖熟,天下足”。在古代,湖南湖北地区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以稻米为主食。湖南地多山区和僻湿之地,因此湘菜偏重酸辣,其中口味虾是湖南省著名的传统小吃,以小龙虾制成,口味辣鲜香,滋味香辣。对于喜欢吃湘菜的糖友来说,吃辣时注意控制主食米、面和盐的摄入量,不要超量。最后,辣椒是辛热之品,气候干燥或炎热时最好少吃。

湖北有'九省通衢'的雅称,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处当地的楚国,因此饮食也被称为荆楚饮食。当地饮食文化最鲜明的就是嗜好鱼肉,在节日期间,更是有着“无鱼不成席”的说法,也因为淡水鱼虾资源丰富,鱼的制作和吃法十分丰富。糖友来到该地可以试试当地的淡水鱼菜肴。

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的南岸,历史上有“吴头楚尾”之称,部分地区又曾属越,所以江西的饮食习俗兼有吴、楚、越的特点。

长江下游地区饮食

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圈大致范围包括今长江下游两岸的苏、浙、皖大部和沪、赣局部等地区。这里土地肥沃,农业和航运事业特别发达,仅仅一条大运河,就串连了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等地。

这一区域的饮食具有灵巧、雅致的特点,稻谷一般可分为粳、籼、糯三大类,粳米性软味香,可煮干饭、稀饭;籼米性硬而耐饥,适于做干饭;糯米粘糯芳香,常用来制作糕点或酿制酒醋,也可煮饭。在长江下游的饮食生活中,自古以来,糕点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中,就收录了南宋临安(杭州)市场上出售的"糖糕"、"蜜糕"、"糍糕"、"雪糕"、"花糕"、"乳糕"、"重阳糕"等近19个品种。 但如果论制作工艺之精,品种之多,味道之美,则以苏州为上。但对于糖友来说,这些精致的糕点容易升糖,因此大家面对这类美食时要学会浅尝二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8275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