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故事,隐藏一个你不知道的真理

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故事,隐藏一个你不知道的真理

中国历史上演过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很多故事几乎都成为传奇。


三国史上,袁绍兵多将广,地有冀、青、幽、并四州,被曹操打的一退再退、一再兵败,最后全家灭绝;曹操占据长江以北,天下一半归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拥兵百万,被刘备、孙权联盟火烧甲兵,差点失身华容道;刘备拥有沃土千里、百万雄兵,被孙权火烧连营八百里,身死白帝城。

这是什么道理呢?


袁绍地盘太大,地盘大,就要建立管理制度。袁绍的管理制度和其他同时代的管理制度一样,都是一人在上、众星捧月的军事体制。这个制度对于人少的军事集团来讲,可以运用自如,像曹操文武兼在左右、视野范围之内,连刘备种菜被曹操看到找过来谈话,吓个半死。而袁绍有点自顾不暇、鞭长莫及的意思。

袁绍四个儿子都是乱世勇将,袁谭守青州、袁熙守幽州、袁尚守冀州、外甥高干守并州,用自己最相信的人辅助他们,看似没什么问题,可事实证明这是失败的重要因素。

地盘大,就要分出去人手看管,分神劳力。形式上的强大往往通过这种分流把优势变为了劣势。战时,各个击破,就成了用兵之精妙。


官渡之战开始之前,曹操谋臣荀彧有“十胜十败”论:

  • 袁绍喜欢繁复礼仪,曹操自然天成,此为道胜
  • 袁绍以逆动,曹操爱顺势,此为义胜
  • 袁绍以宽济,曹操以猛纠,此为治胜
  • 袁绍外宽内忌、任人唯亲,曹操外简内明、任人唯才,此为度胜
  • 袁绍多谋少决,曹操多谋善断,此为谋胜
  • 袁绍嗜好虚名,曹操以诚待士,此为德胜
  • 袁绍忽近忽远,曹操远近兼察,此为任胜
  • 袁绍听信谗言,曹操洞若观火,此为明胜
  • 袁绍是非混淆,曹操法度严谨,此为文胜
  • 袁绍好大喜功、不知兵法,曹操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为武胜

可以看出,这论断不免有奉承之意,只是说到个人上的问题,但字字珠玑,说出了袁绍的弊端和曹操的胜势。



曹操在兵败袁绍后,感叹冀州地广物丰、人才济济,可惜袁绍不能好好利用,如果我有这样的实力,天下还不尽归我手。而事实是,曹操占一半天下,拥兵百万,还重蹈袁绍的覆辙,被孙刘联盟打的丢盔弃甲。

曹操如此十全十美的人,为什么还被打的束手无策;刘备能大败这个十全十美之人,却败于黄口小儿陆逊(孙权的大都督,)这个问题让人感到无法解决,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个正确答案。


近代史上,蒋介石拥天时地利之便,号称手下有八百万军队,占有全国百分之九十多的土地,可还是败于偏于一隅、小米加步枪的毛泽东。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三国的纷争,后世的战乱,所谓胜败,像极了一个一个的轮回,难道就像易经所说:天下不允许任何一种单一的力量全方位的强大。岂不是,盛极而衰、衰极必反,陷入永恒的阴阳轮回。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6827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