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上不能抽烟,这是众所知周的事情。但如果回到几十年前,在飞机上抽烟就如喝水、吃饭一样平常。就在上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的飞机上仍设有烟灰缸暗格,换登机牌时工作人员会问你是吸烟。如果你说吸烟,那你就有可能获得五只装的小盒香烟作为“点心”。
翻看西方国家的老照片,经常有上流人士在客舱内吞云吐雾的画面,就连空姐在无聊或乏累时,也会点燃一支香烟用以消遣。那个年月,没人认为在客舱吸烟是什么不对的行为,反倒认为不让吸烟才是不对的。
然而随着一系列空难的发生,人们逐渐意识到,在飞机上吸烟也许会要了自己和所有人的命。1973年7月11日,巴西里约格兰德航空公司一架从里约热内卢飞往巴黎的航班上,由于一名乘客将未熄灭的烟头扔进垃圾桶而引发火灾。飞机在空中燃烧,有目击者还以为是敌国发射的导弹。最终飞机在巴黎奥利机场坠毁,有123人(一说128人)死于这场因小小烟头而引发的空难。
而这次坠机事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风波,尽管巴西所有的航空公司因此事件而全面禁止在机舱内吸烟,但别的国家却不以为然,就连日本这种发达国家,也没有引起格外重视。
1982年12月24日,民航2311号班机即将抵达广州白云机场时,一位乘客把未彻底熄灭的烟头丢在座椅下,烟头引燃座椅,导致烟雾四起,飞机紧急降落后,机舱内出现明火,机舱门因故障一时打不开,最终导致25名乘客不幸丧生,另有33名乘客烧伤。
此后,在世界各地因抽烟引发的空难层出不穷,逐渐引起重视。到了1993年,几乎所有国家的航班都禁止在机舱内吸烟,但一些国际航班为了照顾乘客,特意规划出吸烟区,以供烟瘾发作的乘客享受香烟的美妙。
1998年,一名叫汉森的美国乘客在搭乘奥林匹克航空时,由于他对二手烟过敏,于是要求换座位。纵使吸烟区密封再好,烟味也会传到舱内。在数次要求换座位无果后,汉森出现过敏反应,紧急救治无效后死亡。汉森的家人跟奥林匹航空打了6年官司,最终获得70万美元的赔偿。
鉴于这起官司,航空公司干脆彻底取消了吸烟区,乘客纵使饱受烟瘾发作之苦,也只能熬着。时至2000年,全球航空公司除古巴外,全部实施飞机禁烟令。古巴之所以如此顽固,是因为他们担心没人会买他们的古巴雪茄,因此一直未实施禁烟令。到了2014年,因为有乘客在吸雪茄时不慎烫到其他乘客,古巴不得不宣布航班禁烟令。
尽管机舱内不允许乘客吸烟,但多数国家的驾驶员是不受禁烟令影响的,他们可以在驾驶舱内舒舒坦坦的叼着烟卷“美”一口。之所以不禁止驾驶员吸烟,是为了避免飞机驾驶员因长时间无法抽烟而影响注意力,出现情绪波动等症状。
但随着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驾驶员吸烟也开始受到约束,一些国家逐渐取消对驾驶员的“优待”,哪怕是电子烟也不允许。
就在去年,还发生过一次因抽电子烟引发的事故。去年7月13日CA106航班因为副驾驶员吸电子烟,为防止烟雾进入客舱,想关闭循环风扇却误关了空调,导致客舱出现缺氧。这位副驾驶员因此事而丢掉了高薪工作,更连累机长一块跟着丢了饭碗。
尽管我们经常看到关于空难的新闻报道,但到目前为止,飞机仍是最为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因此不用有过多担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3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