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早产儿宝宝出院后应该怎样护理?这五点要引起宝爸宝妈的注意

早产儿宝宝出院后应该怎样护理?这五点要引起宝爸宝妈的注意

文 | 淮山

科室里住了一个孕27周的宝宝出院了。宝宝从一个出生体重只有1Kg、刚刚开始需要用呼吸机维持呼吸、连吃奶都不会的宝宝,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在宝宝出生第70天的时候出院了。宝宝出院的时候已经长到了2.6Kg,而且能吃能喝,表现的非常优秀。接宝宝回家的那天,宝妈激动坏了。

可宝宝回家没两天,又被家长抱了回来,原因是宝宝吃奶不好,而且体重还轻了。明明出院的时候吃奶好好的,为什么出院后会出现吃奶不好情况呢?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出院后宝妈只喂了母乳,喂养不当导致的营养不良。

那么,早产儿宝宝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平时的护理又要注意哪些事情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早到的天使“与众不同”,需要更特殊的呵护

我们把不满37周出生的宝宝称为早产儿。由于早产儿身体各个器官还未发育成熟,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照顾,那么,早产宝宝和正常宝宝到底都哪些区别,需要我们特殊对待呢?以下几个不同之处需要我们特殊关注。

  1. 不能和正常宝宝一样呼吸。早产儿肺部是发育不成熟的,主要原因是肺部缺少一种叫做肺表面活性的物质。缺少这种物质的后果则是早产儿宝宝肺不能正常工作,会发生越来越严重的呼吸困难,如果不及时纠正,会造成全身缺氧甚至危及生命。另外,早产宝宝也更容易发生呼吸暂停。
  2. 早产儿宝宝不能正常进奶和消化。早产宝宝可能存在吸吮动作,但他们吃奶和吞咽的动作不能协调一致,容易发生呛咳而窒息。此外,早产儿宝宝的胃肠道也不能正常消化奶液,常常需要通过输液的方式为宝宝补充营养。
  3. 更容易发生感染。早产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不足以正常抵抗外界感染。此外,早产儿如果发生感染,会迅速播散到全是,造成全身的严重感染性败血症。
  4. 早产儿其他方面的危险。除了上述的几种不足,早产儿还存在体温调节不稳定、容易发生出血以及黄疸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等方面的问题。

基于这些方面的特殊性,我们的“早到天使”们需要我们的密切关注。而这些特殊的呵护,一般都会在新生儿暖箱中得到治疗和呵护,等到宝宝们达到了出院标准,医护人员就会把照顾宝宝的接力棒交到宝爸宝妈的手中。

照顾孩子是每一位母亲的天职,就算是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妈妈也会把孩子照顾的很好,那为什么早产儿妈妈在宝宝出院后却不会照顾宝宝了呢?

为什么对于宝妈来说照顾刚出院后的早产儿宝宝难度比较大

一、早虽然达到出院标准,但体质仍教差,护理难度大

早产儿宝宝刚刚生下来时是不能适应外界的环境的,经过在新生儿暖箱里的过度,渐渐的能够自己吃奶,呼吸不再依靠机器协助,体重2.0Kg以上,达到出院标注。

虽然宝宝达到了出院的标准,但他们相对于正常宝宝来说,体质还是比较差的,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 没有获得来自母亲的免疫因子,更容易遭受到外界病原菌的侵袭;
  2. 孕后期没有储存足够的铁既钙等元素,更容易发生贫血和钙等微量元素缺乏;
  3. 有些由于早产引起的疾病恢复缓慢。比如脑缺氧、喉软骨发育不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都会导致早产儿体质差。

这些由于早产对宝宝造成的不利因素都会让宝宝体质变变差,家长护理难度增大。

二、新生儿监护室和家庭环境的差异造大

新生儿监护室的环境和家庭的环境有很大差异,如果宝宝不能很好的适应家庭环境,或者宝爸宝妈稍有疏忽,早产宝宝就会出现问题。

新生儿暖箱一般可以保持恒定的温度与湿度,医护人员接触宝宝之前都要洗手,是相对无菌的环境,而且有监护仪随时监测宝宝的生命体征,这些都是家庭环境达不到的。新生儿适应普通家庭环境要有一个过程,增加了宝宝出现问题的几率,也加到了父母照顾宝宝的难度。

三、爸妈没有护理早产儿的经验,容易出现问题

在早产儿早期,宝宝的生命体征不稳定,治疗和护理都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和设备,当宝宝达到出院标准后,就要由爸妈接着照顾了。虽然在宝宝出院时医生已经交代了看护宝宝时要注意的事项,但难免也会出现问题。

  1. 不能应正确的方法照顾宝宝。有些宝妈没能掌握正确照顾早产儿宝宝的方法,导致宝宝出现问题,比如上面说的出院后一直喂母乳导致的宝宝营养不良、没有让宝宝侧身睡避免呛奶等。
  2. 不能早期发现宝宝存在问题。宝宝出现问题,有时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宝爸宝妈很难发现。比如宝宝如果出现了肺炎,早期只是口吐泡沫,而并没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很容易被宝爸宝妈忽视。

大部分早产儿宝宝出院后都是很顺利的,但如果出现了问题,对经验不足的宝爸宝妈来说难度是很大的。

早产宝宝出院后,宝爸宝妈在照看宝宝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既然早产宝宝又那么多的特殊性,那么,宝宝出院后,宝爸宝妈应该在照顾宝宝方面注意些什么呢?

一、注意保证宝宝足够的能量供应

早产宝宝的能量需求是与普通宝宝不一样的,普通母乳满足不了宝宝的需要。出生时就落后于其他宝宝,所以在出生后,早产宝宝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弥补早产造成的落后,我们称为追赶生长。宝爸宝妈可以尝试下面两种方法:

  1. 早产配方奶与母乳混合喂养。母乳地位不可替代,可以与能量含量更高的早产儿配方奶一起混合喂养。
  2. 母乳中加入母乳强化剂。如果宝妈不想让宝宝喝奶粉,也可以加入适当的母乳强化剂,来弥补母乳的能量不足。

特别提醒:配方奶以及母乳强化剂的配比要合理哦,不要太浓也不要太淡,而且至少要吃到宝宝原本的预产期。

二、预防早产儿宝宝发生感染

早产儿宝宝的免疫力低于正常宝宝,我们在上面也提到过了,所以,宝爸宝妈们要注意预防早产儿宝宝发生感染。

  1. 避免感冒的人接触宝宝。作为儿科医生,由于家里人感冒导致宝宝感染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避免感冒的人接触宝宝,如果宝妈感冒了,要戴口罩实施呼吸道隔离,并且宝妈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 避免一些宝宝特殊的感染。有些感染是新生儿宝宝特有的,需要引起宝爸宝妈的注意。比如脐带发炎、皮肤褶皱处感染、呛奶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女宝宝的泌尿系感染等。
  3. 出现问题及时就医。如果宝宝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观察一下看看”或者擅自用药。因为早产宝宝有些疾病症状隐匿而且发展迅速。

三、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如铁、钙、维生素D等

在怀孕后期,胎儿都会储存一部分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但如果宝宝早产,就会造成宝宝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缺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钙、铁以及维生素D。缺铁会造成宝宝贫血,影响生长发育,缺钙或者维生素D则会造成宝宝佝偻病。

所以,早产儿宝宝要遵医嘱常规的补充这些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有些维生素的补充量要多于正常宝宝,比如说维生素D。

四、及时进行眼筛查、听力筛查、足跟血检查及预防接种

正常宝宝出生后不久都会常规进行听力筛查、足跟血检查以及预防接种,但由于早产宝宝可能出生后就进了新生儿监护室,错过了这些检查。所以,在早产宝宝出院后,这些检查都是要继续进行的,宝爸宝妈一定不要忘记。

大部分监护室里早产宝宝都会用氧气,这可能会影响宝宝视网膜,所以在出院后,一定要定期做眼底筛查,避免眼睛发育存在异常。

特别提醒: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会影响足跟血检查的结果,丙球的应用会影响疫苗的接种,所以如果早产宝宝用了这两种药,一定要问清楚足跟血检查及疫苗接种的时间。

五、定期复诊,随诊智力、运动及语言发育情况

达到出院标注只是早产儿宝宝人生的第一步,正常的茁壮成长才是更重要的。这就要求家长要定期的去医院复诊,及时判断宝宝的发育是否正常,需不需要干预治疗。

  1. 心脏及大脑的定期复查。有些新生儿出生时心脏没有发育完全,存在缺损、没有闭合的地方,或有脑缺氧的情况,这些都要定期随访,宝爸宝妈要记得定期复查。
  2. 随诊智力、运动以及语言发育。一部分早产儿宝宝可能存在脑部缺氧,但会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则需要密切随访观察。比如抬头时间、开始走路时间以及开始说话时间是否正常,是否存在一些病理性的反射等等,如果发现宝宝在生长发育方面存在异常,一定及时去医院检查,早干预早治疗。

这里我们就要提到一个名词,叫做矫正胎龄,早产宝宝发育指标按矫正胎龄计算。

简单一点说,宝宝从原本的预产期到现在有几个月,宝宝的矫正胎龄就是多大。

宝宝发育情况要按照矫正胎龄来判断。比如宝宝出生四个月了,矫正胎龄只有两个月,宝宝不会抬头是属于正常的,正常两个月的宝宝不会抬头也正常。要等到宝宝五个月,也就是矫正胎龄三个月宝宝才有可能抬头。


以上就是有关早产儿家庭护理的一些知识,宝爸宝妈们有什么想法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淮山,专注儿童健康知识,欢迎点赞关注,一起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3380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