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可以很温柔,很美好。
我是一位助产士,同时也是一位分娩导乐师(孕妈妈的分娩照顾者和指导者)。在成为一位真正的助产导乐师之前,我的内心曾经有过挣扎,也曾经放弃过要成为一名导乐师,毕竟陪产的时间因人而异,每个孕妈妈临产后的待产时间,可能是几小时,也可能是十几个小时。
那么,在这几小时、甚至是十几小时里,我的角色仅仅只是一个照顾者吗?我时常会问自己:作为一位有着丰富助产经验的助产士,我的价值又在哪里?
成为导乐师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两年,直到有一天,在我当班的某个晚上,一位准妈妈在我的班上温柔地生出了她的小公主(这位妈妈进产房时检查宫口已经开到10指,她的呼吸很稳,整个过程中没有大喊大叫,她看起来很平静,这让我一度怀疑这位是宫颈已经扩张到10指,并且准备要分娩的准妈妈吗?确定检查清楚了吗?当我看到宝宝的头因为宫缩的力量而慢慢向外探出的时候,我才坚信这是真的。后来,这位妈妈非常顺利地生下一位女宝宝,宝宝体重3.2kg,没有会阴侧切。)在和这位妈妈交谈后,我突然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这才终于把这些年助产的经验和所学专业知识串联起来,也许,分娩也可以很温柔,可以很美好。
在传统的印象中,生孩子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要么大喊大叫,要么痛得死去活来,许多女性在回忆起自己的分娩经历时,印象中除了痛,还是痛......(当然,近几年各大医院无痛分娩的广泛开展,确实让很多准妈妈们从分娩疼痛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减少了分娩时的恐惧。)然而,在分娩疼痛得到了缓解之余,还是存在一些让人不是特别满意的事情。对于孕妈妈而言,现在各大医院的产房都有着共通的特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生、陌生的助产士、陌生的待产和分娩过程、不确定性的分娩过程和结局,这些因素让很多的孕妈妈觉得焦虑、没有安全感,心理上容易受到伤害。
那么,怎样才能降低焦虑,增加分娩时的舒适感,让迎接宝宝到来的这个特别的日子,成为一次美好的分娩之旅呢?
那就是:打一场有准备的仗,做自己分娩过程中的主导者——主动参与分娩。
作为“考国”的资深考生,我们从九年义务教育就开始跋山涉水,经历了中考、高考、毕业考,再到工作后各种考考考,我们深谙厚积薄发的道理,都明白临时抱佛脚是考不了高分的。
其实,分娩和高考很像,到最后都是厚积薄发。
分享两例具有鲜明对比的分娩。
第一位待产的准妈妈Linda(化名),今年31岁,身高162cm,平时职务是办公室职员,临产时间为40+2周,4天前B超提示胎儿体重约3400g,孕期有接触一些孕产知识,但孕期不爱运动,上下班基本由车代步。我在晚上11点接班的时候,Linda宫口开1cm,由于那天晚上待产的准妈妈只有2位,(而另外一位准妈妈产程比较顺利,很快就成功分娩了)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Linda,给予她专业上的支持。然而,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Linda在分娩中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由于产程时间比较长,明显感觉到她已经很疲惫,我鼓励她尽量调整好呼吸,闭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在深而长的呼吸节奏上,并通过使用一些引导词让她尽量放松。可能是我们刚接触,对彼此感到比较陌生,我和她并没有建立起很好的默契,也可能是彼此不熟悉,很明显能感觉到她其实对我并不是完全地信任,我对她的导乐以失败告终。最后,Linda以剖宫产结束了这漫长的分娩阵痛,宝宝出生时体重为3600g,母婴平安。
第二位待产的准妈妈(Mary),今年30岁,身高158cm,平时职务是办公室职员,临产时间为39+6周,最近一周B超提示胎儿体重3100g,孕期有接触一些孕产知识,有定时参加医院的孕妇学校的课程,孕期也有经常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训练,每天步行30-60分钟。在孕中期我和Mary有过2次简单的接触,我简单地向她讲解了孕期适当控制体重增长的重要性,建议每周体重增长速度不宜超过0.5千克,整个孕期体重不宜超过12.5kg(Mary的孕前标准体重属于正常范围内)。我非常支持Mary每周坚持运动和拉伸,这对孕期控制体重增长和分娩会很有帮助。Mary的待产和分娩经过:中午开始出现见红,量少,休息时没有宫缩,走路时有宫缩,此时的宫缩还没有明显痛觉,用简易胎心仪听胎心正常。下午去医院产检,医生说没有宫缩,于是回家待产。当天晚上9:30开始,约10-20分钟出现一次宫缩,不规律,但开始感觉有轻微疼痛,略微影响睡眠,因为孕期有学习过临产表现的和应对临产的课程,于是选择晚上在家休息,如果宫缩更加规律再去医院待产。次日早上7:00宫缩已经规律,Mary在9:30到达医院住院部,10:00检查宫口开4指,13:30顺产,宝宝出生时体重3.2kg。
对比两位准妈妈的待产过程,可以做以下简单总结
Linda
1、焦虑不安、动作显得比较狂躁、呼吸不规律、头不停地两边摆动,这些举动都会增加耗氧,非常消耗体能。
2、放弃应对宫缩(比如:比较抗拒下床活动、坐分娩球或积极采取其他自由体位、很难应用正向意念或通过引导进入放松状态。)
3、孕期缺乏锻炼,肌肉力量较弱,对疼痛的敏感度较高。
Mary
1、临产早期能够很好地自我调整和充分休息,很好地把握分娩节奏。
2、能够很好地应对宫缩(孕期对胎儿的娩出路径有简单了解,知道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对产程的加速作用与相关原理,主动配合)
3、孕期有坚持锻炼,比较能适应胎儿进入骨盆后的不舒适感,对疼痛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从两位准妈妈的待产过程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到,第一位准妈妈在待产过程中是比较被动的,而第二位准妈妈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处于比较主动的,而且产程非常快非常顺利,相信这两位妈妈的分娩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
希望所有备孕的、在孕的准妈妈们都能像Mary一样,做自己分娩的主导者,有一个愉快分娩体验。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3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