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你不过是华盛顿大学金库里的一枚金币罢了

你不过是华盛顿大学金库里的一枚金币罢了

文章内容来源知乎,作者许文彬,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作为留学生,千万不要对你母校有任何情感依赖(emotional attachment),因为你母校不过只是在意你的钱包罢了。

作为一个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前后就读了6年,取得本硕学位的人,华盛顿大学给我留下的感受目前只能以极端失望来形容。讽刺的是这种巨大的失望并不是发生在就读期间,而是在毕业之后。就读的6年期间,我对UW的印象很好,樱花烂漫,环境优美,人员热情友善,也因此我本科毕业后决定留在母校攻读硕士。但毕业后,我的OPT因为学校的失误被拒,作为美国留学生,大家应该都清楚OPT被拒的极端严重程度。事后学校当事部门和教务长(Provost)还公然撒谎,推卸责任,拒绝赔偿我的损失母校的尸位素餐,谎话连篇和厚颜无耻着实刷新了我的三观。这就是一所有数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全球知名大学该有的样子?

OPT是毕业后的3年工作许可。OPT被拒会导致我们直接失去在美国的合法身份,被踢出美国,5-6年间付出的学费和精力全打水漂。我OPT被拒的时候人在国内,突然间无法回到美国入职,只能提心吊胆地跟公司拖着。如果我人当时在美国,就必须立刻离境,否则构成非法滞留。最戏剧化的场景是,我的OPT在我飞往美国的飞机上被拒,那我会在机场被当即遣返,留下终身的记录。

OPT被拒原因

我OPT被拒的具体原因是因为在我从本科升硕士期间,研究生注册办公室(Graduate Enrollment Management Services, GEMS)工作人员Mary Fetterly(maryf@uw.edu) 错误地操作了我的SEVIS记录。Mary Fetterly最高学历高中毕业(high school),被学校雇佣来操作对国际学生”生死攸关“的SEVIS数据库。Mary Fetterly本应该创建一个新记录给我的硕士学位,却错误地把我本科的记录改成了硕士,并且给我签发了一张错误的I-20。这样一来,SEVIS系统显示我读取的是连续两个硕士学位,而不是一个本科一个硕士。我本科毕业后用过了OPT,因为OPT只允许一级学位使用一次,硕士毕业后的OPT申请就被移民局错误地拒掉了

Mary Fetterly的认错邮件

在Mary Fetterly的早期邮件中,她清清楚楚地承认,是她工作失误,没有看清日期,把我的SEVIS硕士记录输错了。但是她对软件系统的认识只有”somehow“的程度,以为自己只需要改个日期就可以了。她没能意识到其实我本科的学位记录已经被彻底篡改了:我本科记录的每一个项目,从学位等级,每年学费,到一般就读时间,几乎被她篡改了,篡改的结果还导致SEVIS错误显示我读本科期间逾期滞留。可惜作为学生我们看不到自己的SEVIS记录。在Mary Fetterly给我签发了一张正确的新I-20后,此问题告了一个段落,直到我2年后硕士毕业,OPT被拒才发现这个严重的问题。

OPT被拒导致我支付了大量额外的申请费和律师费,令我好几个月无法入职获取收入,整个人也持续的生活在恐惧当中。移民局只给我了33天申请重开,但是Mary Fetterly输入的错误信息已经是几年前的了,只能学校通过向国土安全部申请data fix才能更改,过程缓慢往往几个月都搞不定。那段时间完全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幸运的是,在国际学生办公室(International Student Services)和我律师帮助下,经过一番惊心动魄,我的OPT申请重开成功,最终批下来了。我事后联系UW要求他们赔偿我的律师费,重开费和误工的收入。

校方恬不知耻的抵赖

在不知道Mary Fetterly上述那封认错邮件的情况下,研究生注册办公室(GEMS)的主任Julia Carlson(jcarlson@uw.edu)声称,他们对我的SEVIS签证记录做了个”review“,发现那个错误的记录不是他们处理的,说有证据显示这个错误是移民局犯得,并还说有文件可以作为证据,要发给学校律师。可惜我至今从未见过她所谓的文件。

主任Julia Carlson的抵赖邮件

我从我的旧邮箱里找出Mary Fetterly的认错邮件作为决定性的反驳证据。从此UW陷入了长达4,5个月的无声状态。本来信誓旦旦,声称有文件证明这个错误不是他们犯得的Julia Carlson主任自此装聋作哑。我联系了许多学校部门,每个部门都相互推诿,告诉我这个问题不属于他们处理。学校的律师说”下周联系我“,结果接下来的3个多月里完全装死。最终我被迫给州议员写信,请求他们敦促UW尽快回复我,结果不久收到了当时的副校长兼教务长(Provost) Gerald Baldasty满纸谎言的亲笔签字纸质信。

前教务长(Provost) Gerald Baldasty满纸荒言的签名回信

在我明确提供了Mary Fetterly自己承认错误的邮件的情况下,高高在上的副校长居然还是接着重复之前的谎言,说他们”review“的结果显示这个错误不会是UW犯的,错在国土安全部。这个老头还反咬一口,编出了个故事,说我当时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建议我申请OPT期间不要离开美国,但我还是离开了。副校长大人对美国移民管理制度的了解肯定很有限,完全不知道,我要是OPT被拒的时候在美国境内将会面临多大的法律困境。UW在这件事上暴露的虚伪让我感到切肤的失望。我原本只是以为学校这些基层高中毕业的办事人员水平低下,没想到中层管理人员,甚至副校长也是如此道德沦丧,毫无诚信。


我把你当母校,你把我当钱包?

“ 噗!国土安全部要钓的大鱼多了,不过让这孩子好好忙去吧。”

我事后曾经联系过华大索赔部门,但他们说这事不归他们管。等我找到州政府索赔部门后才发现,审理我的赔偿要求其实是华大索赔部门的特定法律责任。即便如此,他们还前后拖了我4个多月,在我多番催促下拿到了一份拒赔信。暂不讨论这封信的理由是否成立,这封信本身完全就是半文盲水平。行文和5岁小孩差不多,给中国初中生当英语改错习题正合适。这居然是一封华盛顿大学官方抬头的签字信。

我最近通过华盛顿州《信息自由法》获得了UW“调查”我OPT事件的内部邮件记录,而真相却令我更加失望。在整个过程中,UW当事部门、学校律师、副校长及其助理和其他所有参与事件的学校工作人员都明确知道Mary Fetterly本人邮件承认是她的失误导致我I-20记录出现错误的事实,也知道OPT被拒的极端严重性。然而他们依然故意撒谎,胡说错在国土安全部。所谓的“调查”、所谓“副校长回信”完全就是几个部门唱双簧演戏给我看。除此之外,学校一些高级职员在内部通信中还摆出一副无赖般的蔑视嘴脸。这些邮件记录让我对母校最后一丝自欺欺人的幻想都烟消云散了。

当时的教务长助理名叫Alicia Palacio。我原本一直以为她在从中协调工作。我和她曾多次通过电话和邮件沟通,态度诚恳友善。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给我演戏罢了。相反这名助理在内部邮件中对我完全是一副蔑视鄙夷的嘴脸,跟肇事部门沆瀣一气。

她给我的回复是这样的:

然而她在内部邮件中的态度是这样的:

这些邮件记录,也让我搞清楚了所谓“教务长回信”出炉的来龙去脉。这个Alicia居然直接让肇事部门和我投诉的学校律师来编写对我事件的回信。参与过程的所有人都读过我写给州议员的申诉材料,明确知道学校当事工作人员书面承认自身错误的邮件记录,但依然谎称错在国土安全部。如此厚颜无耻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她给我发的邮件内容是这样的:

但内部邮件记录却显示,这封信居然是Alicia让肇事部门和我投诉的学校律师写的。Alicia本人审读了回信和我寄给议员们的材料,她完全知道OPT被拒是多严重的事态,也完全了解这封信的说法是彻底的谎言,但反而沾沾自喜。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有约8000名国际学生,其中超过4000人来自中国大陆。我们国际学生承担着高昂的学费,十大八九岁就远离父母亲人,在异国形单影只。母校是我们大部分人唯一的家园,更是我们一生的精神烙印。读大学的城市、学校里的岁月本应是未来数十年都出现在梦里的美好时光。

然而在华盛顿大学看来,我们不过是些给他们剥削三倍学费“小鱼”。除了把我们当做财源压榨,什么孺慕之思、母校情节则完全抛诸脑后。签发正确的I-20是学校的基本责任。他们不仅未履行职责,还在造成严重后果后说谎卸责。即便对这种差点让我20多年的人生毁于一旦的颠覆性事件都是一副“好好忙去吧”的流氓嘴脸。我原本还留着最后一丝自欺欺人的希望,认为母校员工都是美国人,可能认识不到OPT被拒的严重性,也没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现在连着最后一丝希望也被收拾的干干净净。

我至今依然记得本科毕业典礼上校歌齐唱:“Washington we hail to thee. Honor, truth, integrity (华盛顿我们向你致敬。荣耀,真实与诚信)”这就是华盛顿大学表现真实和诚信的方式!这就是华盛顿大学对学生的真实嘴脸!这样一所鲜廉寡耻,毫无道德底线的学校还有什么资格侈谈教书育人?还有什么脸面堂而皇之来中国招摇过市,举行招生活动?实在令人失望透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3183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