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要想以后不后悔,现在就给孩子做感统训练

要想以后不后悔,现在就给孩子做感统训练


知道玩对孩子有好处,但也许你更多地是认同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可以提升认知、多运动可以锻炼身体... “多玩”对孩子的意义仅是这些吗?

智商130考试不合格

朋友的女儿现在读小学三年级,成绩一直平平,某一次语文考试以每错一题倒扣5分的计分制,结果她女儿拿了零分!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朋友发狠带女儿去做了智商测试,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啊~医生说她见过最高的也就140分,而朋友的女儿分值却高达133分!

不是智商的问题,那什么是什么导致了学习的障碍?小朋友的视觉、听觉、注意力都完全正常啊~为了找到答案,朋友继续带女儿做了另一项测试——感觉统合测试。结果出来了: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是个什么

感觉统合是我们大脑在生活和学习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一项活动,是大脑对来自各个感觉器官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以灵活的、不断变化的方式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比较、选择、联系,增强或抑制,做出综合判断后形成可执行指令给到我们肢体。感觉统合失调就是指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障碍。


为何会出现感统失调?

由于天生的原因,如早产,破腹产,或者因为后天的原因,如活动空间不够,交际机会少等等因素,都会造成孩子的感统失调。



阅读跳行、书写漏字——视觉统合失调

如果在阅读的时候经常出现跳行,审题也总会审错,甚至于不愿意认字,那可能得要考虑视觉统合的问题。视觉统合的孩子在学习中会表现为,书写容易犯错,例如写字会出格、偏旁部首颠倒、多个字或少个字、颠倒顺序,或是在计算的时候常把结果写颠倒。此外,在生活中也会经常丢三落四。


听不进话—— 听觉统合失调

“左耳进右耳出”通常是用来讽刺孩子心不在焉、不听话。如果排除孩子是有意识地在排斥爸妈的“唠叨”,真的是总会对听到的信息比较不敏锐,也不喜欢和别人说话,那就得看看是否听觉统合失调。

听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会认为听别人说话是与自己无关的,其实是因为自己注意力不够,并且随着长期专注力不够,记忆力也会减弱。


对接触过于敏感或者无感—— 触觉失调

有些孩子特别不喜欢别人摸他碰他,只要你一个伸手动作他就开始躲;又有些孩子超级喜欢被人摸、喜欢各种表皮的刺激感,这两种极端都有可能是触觉统合失调。

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除了在接触上的过激反应,还有可能会在在精神上会容易感到不安,缺乏自信、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抵触和外人沟通,不合群、孤僻。此外挑食厌食、拒绝改变环境、害怕陌生环境等也是触觉失调的表现。


晕车或转圈不晕,方向感差— 前庭平衡失调

以前我只知道晕车是平衡感差的表现,但没想到完全不晕也是有问题的。没错,医生朋友告诉我,除非是经过专业训练的飞行员,普通人在剧烈的摇晃中就是会晕的,如果不感到晕就是因为平衡器官对失衡的状况感知迟钝。

另外,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做事协调能力也会比较差,例如容易将鞋穿反、对距离观测不准、开小电动汽车时掌握不好方向感。前庭平衡差的孩子一般也更能给家长老师添麻烦,因为会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


闭眼会摔倒、表达能力差—— 本体觉失调

以前班里总有个同学在体育课时会被嘲笑,因为无论是正步走还是跑步,总会同手同脚。现在就能理解了,这种肢体不协调,以及方位感差,容易迷路,闭上眼睛容易摔倒其实就是本体统合失调。

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多数不会跳绳、不善用筷子、手工能力差,或者显得笨手笨脚。有些情况甚至会表现为语言发展迟缓,表达能力极差,口吃等。

当然我想说,有类似于感统失调的表现,并不一定就是感统失调哦~如果真的希望了解孩子的感觉统合是否良好,可以去神经科医院做一做相关的检查。


三岁前不明显,却是调整关键期

因为感统失调在三岁前非常不明显,既不影响吃饭、也不防碍睡觉,并且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很正常,所以爸妈似乎感觉不到感统失调对自己的威胁。

虽然感统失调不容易在学龄前发觉,但学龄前却是最黄金的纠正期。2-6周岁是感统学习的最佳预防期,7-12岁是最佳调整纠正期;而超过12岁脑神经基本发育成熟,基本就很难再通过干预来达到训练效果了。

孩子的大脑在7岁之前主要就是一部感觉处理的机器,对周围的感受来自感觉印象。小朋友对事物认知没有高深的概念,他们就是通过碰触这些东西,移动身体,来增加碰触感。这时候他们的反应多是肌肉及运动型,而不是心智型。

因此孩子年龄越大,触感的训练做起来就越累,如果是要做为纠正的话花费的时间就越长。而借助宝宝本身就处在行为发展期的时间段,都不用特别以纠正或是训练为目的,可以鼓励孩子多攀爬、多玩泥巴、多钻洞,哪怕是在桌子底下钻来钻去,本身都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只要两个字“放手”,就可以轻松地边玩边锻炼。


不想感统失调,就让孩子疯玩

说白了,感统失调终究就是“娇生惯养病”,因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刺激太小,爬高不给爬,自己穿个鞋子也被爸妈代劳,孩子应该受到的刺激少了,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就少了。介绍几个适合爸妈们自己平时多对宝宝做做的小游戏,都是相当不错的感统训练家庭版哦。


>>> 挠痒痒

让孩子躺在床上,家长在其脚底、腋下、胸口等部位挠痒痒,和孩子边游戏边问孩子被搔痒位置的名称,猜对了还可以给个大大的奖励,如“give me five” 或者“爱的亲亲”。这个游戏可以增强孩子触觉对其身体的影响。

这个游戏保准孩子百分百配合,不过别在睡觉前玩哦,否则太兴奋了反而会影响到睡眠。


>>> 袋鼠跳—— 提升平衡力

超市里扛回的米袋子用剩了后,让孩子站在袋子里面,人站直、双手抓住袋口的两边,做原地起跳和向前袋鼠跳。这个动作就要求有很好的协调性和触觉,在起跳的同时也要保证两只手对袋子有提拉的协同。

3岁左右的宝宝可以由爸妈帮忙抓住口袋边缘辅助提着跳起来,5岁左右宝宝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了。


>>> 倒滑滑梯

小区的里的滑滑梯都是免费资源,不仅要让孩子多玩,还可以多让孩子倒着滑,也就是头朝下。有危险?没错!很多有点危险的运动都是非常有助提升于本体感的。在大的空间中孩子可以通过方位的变换来感知自己和空间的关系。而家里被禁止的爬沙发、跳床,如果可以控制在安全范围,真的不要管太多哦。


>>> 大车轮—— 锻炼前庭平衡和本体觉

把长宽高大约在1米×0.8米×0.8米的大纸箱(例如洗衣机的空箱就很好)去掉盖和底 ,平放像一个山洞一样,0-3岁的宝宝可以用作爬行钻隧道,2-6岁的孩子可以和家长同方向并列跪趴纸箱里面,2人脸对着纸箱内壁同时向前爬行,就像大车轮在转动一样。 也可以在纸箱内外贴上宝宝喜欢的图案,这样多了色彩认知也增添玩的情趣。

箱子里面狭窄的空间可增强孩子的好奇,同时对空间知觉和方向感的要求比较高,提升孩子大运动能力,锻炼前庭觉和提升本体感。空间知觉的发展会让情绪稳定。


0-6岁是感统训练黄金期,妈妈们一定要抓住,当然也完全不用太揪心,明白这一点,给他创造放肆玩的环境,找到对路的开放式玩具,放手就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3182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