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得了心脏病,是需要多运动,还是需要多静养
心脏不好的人运动有“法则”
“昨天我家老人心脏不舒服,我担心得一宿都没睡踏实,今天一大早就带着他到医院做检查了。”
“我妈这几天也念叨总心慌难受,这是怎么了?”
12月6日,家住东风新村月亮湾小区的杨山洪和同事讨论着。最近一段时间气温起起伏伏,不少疾病进入了高发期,心脏病也是其中之一。为什么冬天爱“伤心”?心脏不好的人,是运动还是静养?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气候是心脏的晴雨表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老人感到心脏不舒服,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就诊患者人数有所增加。对此,该科主任范志清说,气候是心脏的晴雨表,临床上,冬春两季或者气候骤变的季节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
在冬季,外界气温明显低于体温,寒冷刺激人体,血管发生收缩,血流缓慢,就容易发生血管性疾病,如冠心病。其次,冬季人们户外活动减少,代谢变慢,助长了代谢物的沉积,对心脏也有一定的影响。
据了解,急性心肌梗塞常伴有剧烈的胸部疼痛。据资料分析,将近1/3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常常伴有胸闷的症状。
绝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先兆,当感到胸闷,胸骨后疼痛, 有时还会向左肩部和背部放射时,一定要考虑是否是心绞痛发作,应及时去医院就医诊治。
心脏病患者运动有“原则”
67岁的张阿姨心脏不太好,自入冬以来,她就很少出门了,每天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和看电视。女儿很担心,劝她活动活动,但老人却振振有词地说:“我一动就心脏不舒服,还是老实待着吧。”
心脏不好的人真的要少动吗?
“除特殊患者外,适当的运动对心脏是有好处的。”范主任介绍说,运动的好处很多,比如可使血流加速、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呼吸顺畅,心肺功能提高等。
那么,有心脏病史或刚刚做完心脏手术的患者,在运动形式、强度和频率上该怎么选择呢?
范主任说,不同的个体对于运动的耐受性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千篇一律,可以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运动评估,医生会为您量身订制一套适合的运动。即使没有到医院评估,也要坚持适量运动。
“心脏病患者运动可以遵循一个基本法则:除较严重的患者外,其他人可首先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即在运动中不气喘吁吁就行。” 范主任说,在这一原则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运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根据个人喜好如走路、有氧健身操或太极拳等都可以。同时提醒市民,运动时尽量避开清晨,可以选择中午天气暖和之后再出去,同时要做好自身保暖。
文/大庆晚报记者 陈晓华 绘图/刘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29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