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美国网友:灾难来临西方乘诺亚方舟逃避,中国大禹治水勇敢面对

美国网友:灾难来临西方乘诺亚方舟逃避,中国大禹治水勇敢面对

美国的一家知名视频网站上一则中国救灾的新闻下面,许多外国友人进行了评论,其中有一条评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名网友感慨道:洪水到来的时候,我们选择乘坐诺亚方舟逃跑,中国人却选择治理洪水。这让笔者也陷入了深思,同样是流传数千年的神话故事,却折射出很多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征服自然

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其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在几千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水灾泛滥,鲧和禹父子二人先后受命于尧舜二帝,负责治理黄河水患。

最开始是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然而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来阻挡水势,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后来鲧的儿子禹接替他继续治理水患。

大禹面对滔滔洪水,从父亲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首先先考察了地形,详细考察了黄河流域的山脉走势。最后他还发现洛阳的龙门山口过于狭窄,汛期的洪水难以从此顺畅通过,而且黄河的泥沙淤积导致流水不畅。于是大禹决定改疏通河道,拓宽龙门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峡口和人口密集地区。

最后,禹带领大家采用"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地势高就凿通河道,地势低洼的地方就疏导水流的基本理念。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先从当时的重点地区开始,再扩展到黄河各个灾区依次治理。大禹治水最终耗时13年,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工程,拯救了所有的黎民百姓。

诺亚方舟:选择与拯救,逃避灾难

诺亚方舟的故事在基督教的《希伯来圣经·创世纪》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里面均有记载。

诺亚方舟花了整整120年才建成,诺亚建造目的是与家人和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大洪水灾难。诺亚方舟长133.5米,宽22.3米,高13.4米,这艘方舟如果真实存在的话,其大小及排水量约为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60%,诺亚方舟总的容积达四万立方米,底仓面积8900平方米。

诺亚方舟皆因上帝要淘汰生物而要诺亚建造的,上帝诺亚要求:建好方舟后,诺亚及其全家都要进入方舟,洁净的畜类要带上七只公的七只母的,不洁净的畜类要带一只公和一只母的,天上的飞禽也要带七只公的和七母的,以后就靠他们繁衍。

因为上帝要降雨40天,把自己所造的各种飞禽走兽和带有罪孽的人类都从地球上除掉。所以,诺亚方舟的建造就是一个选择和淘汰的过程,惩罚罪恶,使得善良的人类和牲畜重新繁衍。

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真实存在?

诺亚方舟的故事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书籍里面均有记载,这是一个基于宗教的神话故事。中东以及欧洲的古文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希腊、古巴比伦及罗马也有类似诺亚一家人获救的故事流传,科学家却根据黑海附近的自然环境推断,当地的确发生过毁灭性的大洪水。在很久以前,随着冰河融解和消褪,全球海平面逐渐升高,而地中海与黑海的水位落差曾被拉大到500米左右。这样看来,诺亚方舟的故事其实是有一些史实依据的。

另外,我国的大禹治水神话色彩更加淡了许多,接近于真实历史的描述。尤其是当禹会村遗址在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被发现,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让人相信。

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地考察,发现这个地方是淮河流域最大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总面积为50万平方米。经过详尽地考察和禹墟、启母石、台桑等其他遗迹的佐证,可以证实山上禹王宫有数千年历史。

价值观差异:国外信仰宗教和中国信仰祖先

西方的宗教的教义里面大多都有赎罪、忏悔、救赎等词汇,这些宗教信仰构筑成了西方的价值观。反观中国的神话传说,炎帝黄帝、秦皇汉武等都是中国人最尊崇的偶像,也是构筑成国人传统价值观。

所以无神论的中华民族的信仰跟祖先有关的精神图腾,民间这种图腾还有具象的体现,比如说拜关公、秦琼、尉迟恭等真实历史人物。

从另一方面来讲,国外遵从神和自然的旨意的思想,在我国也大不相同。除了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等,都是强调人的勤劳和努力,抗争甚至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说放弃一部分人,解救一部分人的说法。因为,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关键词:美国 诺亚方舟 大禹治水 宗教 神话 洪水 古兰经 希腊 古巴比伦 考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1388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