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魏征去世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听闻大怒,下令:掘坟

魏征去世前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听闻大怒,下令:掘坟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明君,同时也有不少名臣。古代皇帝基本上都比较在意自己的形象,希望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好名声。一般而言,能够听臣下谏言,并能够独立分析思考的君王,都能够称作为明君。其中也不乏有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而从谏如流的人。在封建社会时期,帝王最忌独断专行,皇帝的决策可能决定国家的走向,如果盲目行事,可能祸国殃民。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帝王之一,可唐朝的兴盛,功劳也不能都归帝王,朝中大臣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名相魏征。

魏征(徵)是隋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大部分人对魏征的印象便是直言进谏。在隋朝末年,魏征曾效力于李密、窦建德等人,后来归降李唐,并为太子李建成所用,任其为太子洗马。天下平定后,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被处死,他们的子孙也难逃一死。

在皇位之争中,朝中必定会有两股或多股势力对峙,也可以说成是派系。当时秦府的谋士有房玄龄、秦叔宝、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长孙无忌、陈叔达等人也暗中支持李世民。其中也有部分人选择中立,太子李建成在朝中的势力并不大,只有裴寂、王珪、薛万彻等人,而最终胜出的人是李世民。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听说魏征之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处,于是问魏征:“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回答道:“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若是其他帝王,或许因为这一句话便要处死魏征,但李世民并没有这么做。在此之前,李世民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亲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如今他们都已经死了,其部下也是还有价值的。李世民见魏征说话直爽,于是特赦魏征,并任命他为詹事主簿。

李世民登上帝位后,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向建立盛世,多次在床边召见魏征询问得失,魏征也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次,李世民全然接纳。后人将魏征比作刘备手下的诸葛亮,足以见其重要。魏征也没有辜负李世民的信任,最终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后人称他为“一代名相”。李世民也非常重视魏征,并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而魏征位列第三。

可是,后来因为侯君集造反,魏征虽然已经去世,但仍然受到牵连,李世民毫不手软,竟然崛其坟墓。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病逝,他在临死前留下一本册子,至于记载什么已经不得而知。魏征死后,李世民非常难过,并为此废朝五天。同年,侯君集以谋反罪名被处死,杜正伦也因此被罢免,当年魏征可是多次向李世民举荐这两个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可如今二人却想要造反。李世民心存疑虑,他开始怀疑魏征是不是侯君集一党,于是下诏取消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的婚约。

不仅如此,李世民又得知魏征死前曾留下一本册子,他心中的疑虑越来越深,听闻此事后更为恼怒,于是下令:掘坟!最终,李世民把自己亲手为魏征写的碑文的石碑给推倒了,这一次,李世民或许是真的生气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0396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