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急流勇退只为保全身家?为何叶利钦要在1999年将大权交给普京?

急流勇退只为保全身家?为何叶利钦要在1999年将大权交给普京?

和其他国家的政党斗争不同,俄国自十月革命以来,政党斗争就空前激烈,而失败的一方除了失去地位,一般情况下都会连性命一并被剥夺。这一局面直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才稍有改观。

在如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叶利钦,不可能不知道失去权力的惨烈后果,如果不想死无葬身之地,最好的办法就是紧握权力干到死。但1999年的叶利钦面临的内外状况,注定了“主动让贤”比大权在握更有好处,于是叶利钦在1999年最后一天的新年贺词里,突然宣布辞职,将权杖交到普京手中。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叶利钦“心甘情愿”地“禅让”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为了荣誉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职,标志着红色帝国苏联彻底解体,俄罗斯进入叶利钦时代。

但苏联解体后,等待俄罗斯人民的不是柳暗花明,而是无尽的黑暗。

戈尔巴乔夫时代,叶利钦曾高调反对提拔自己的伯乐戈尔巴乔夫,认为戈尔巴乔夫治国无能,将苏联搞得乌烟瘴气。于是在苏联解体后,手握实权的叶利钦,终于有机会开始了自己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休克疗法”。

但讽刺的是,这种缺少实践且不适合俄罗斯国情的休克疗法,非但没有让俄罗斯脱胎换骨,反而将俄罗斯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根据叶利钦的设想,俄罗斯将在几年时间里完成私有化,彻底告别共产主义制度,走上与西方国家相似的市场经济道路。

但张开怀抱拥抱西方国家的俄罗斯,并没有等来西方国家的投资和支持。昔日对叶利钦的坚定不移的支持变成不屑一顾,西方国家也在俄罗斯打开国门的历史机遇中激流勇进,以低价大量收购苏联的国有资产,尤其是关系到俄罗斯命脉的造船工业。

而西方国家疯狂掠夺的结果就是:俄罗斯不仅失去了5000多万人口,5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几乎所有的优良出海口,更失去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俄罗斯彻底沦为依靠出卖资源为生的国家。

由于苏联几十年来的财富积累一朝被西方国家掠夺殆尽,俄罗斯民众生活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昔日的俄罗斯英雄叶利钦逐渐成为俄罗斯的罪人。

1996年俄罗斯总统大选,民众支持率只剩6%的叶利钦求助于寡头集团从而获得连任。政治生命得以延续的叶利钦,虽然及时调整了亲西方政策,转而与东方大国搞好关系,但由于财富的流失尤其是完整工业体系的失去,俄罗斯不仅经济一蹶不振,军事表现也孱弱不堪,车臣问题愈演愈烈,俄罗斯在北约与欧盟东扩的浪潮中不断沉沦。

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如果叶利钦继续执迷不悟,那么他的下一个总统任期必定更惨,当没有寡头集团愿意支持他时,叶利钦的终身总统梦就只能是个梦,而在他有生之年卸任后,必将面临俄罗斯人民的无情清算。

2、为了家人

1996年俄罗斯大选,为反败为胜,叶利钦在大选前频繁会见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大桥银行总裁古辛斯基、国际商业银行总裁维诺格拉多夫、首都储蓄银行总裁斯摩棱斯基、阿尔法银行总裁弗里德曼、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俄罗斯信贷商业银行总裁马尔金等寡头,通过与寡头结盟的方式成功获得了连任。

而这些掌握俄罗斯一半以上财富,并几乎控制着俄罗斯电视、报纸等一系列媒体工具的寡头集团,之所以愿意支持叶利钦,除了叶利钦许诺能给他们更大的好处,还在于自苏联解体以来,这些寡头是叶利钦执政的实际获利者。

俄罗斯寡头的前身是自勃列日涅夫时期培养起来的特权阶层,这些特权阶层在苏联社会阶层固化的背景下,享受着广大民众不曾拥有的各种权力,当然也包括在苏联解体后,西方资本疯狂掠夺时,大量低价收购国有资产,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新贵。

叶利钦虽然农民家庭出身,但叶利钦在从政生涯里完成了社会阶级的跨越,成为苏联的特权阶层之一。

而在苏联解体后,几乎所有特权阶层都完成向寡头集团的跨越时,叶利钦家族自然也难以免俗。

叶利钦在职期间,两个女儿叶琳娜、塔季扬娜被爆出频繁受贿,其本人被卷入一桩高达1500万美金的洗钱案,尽管叶利钦一再否认自己受贿,但质疑的声音始终甚嚣尘上。

所以在纸醉金迷中,叶利钦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后路,以及家族的后路。

1999年叶利钦将俄罗斯权杖交到普京手中后,这个忠诚的学生第一件事就是颁布了《首任俄联邦总统及其家庭保障法》,以法律形式保护叶利钦极其家族利益。尽管俄罗斯前第一夫人奈娜·叶利钦娜否认叶利钦和普京之间存在“君子协定”,但事情的发展越来越让她的说法显得欲盖弥彰。

毕竟,在《财经》杂志2006富豪榜中,叶利钦的外孙女婿杰里帕斯卡位居第一,在其他七个寡头被普京扫地出门的背景下,叶利钦家族如此风光,不能不让人们浮想联翩。

所以,叶利钦的提前“退位”,更像是卖给普京一个“人情”,而接住这个无需选举就到手的馅饼,普京自然有理由投桃报李,保护叶利钦极其家族的利益。

很多人说叶利钦之所以提前下台,主要是因为健康条件不佳,比如在职期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但在那个权力高于一起的俄罗斯,不存在因身体条件不允许而主动放权的先例。除了无奈的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所有的苏联领导人都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堪称鞠躬尽瘁。

所以,叶利钦的早退,是典型的两害取其轻,是保护晚节和家族利益的最优路线。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601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