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浅谈:清仁宗顒琰,处于世纪交替之局,却成了一代守成的平庸天子

浅谈:清仁宗顒琰,处于世纪交替之局,却成了一代守成的平庸天子

引言

爱新觉罗·永琰,即嘉庆皇帝。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之际,乾隆主动把帝位禅让给了自己的老十四,自己妥妥的做起了太上皇。永琰即位之后,为了避讳,改名为顒琰,年号嘉庆。然而属于嘉庆真正的主政时期,只有短短的二十二年,虽然他从1795年上位,到1820年去世,一共25年,但乾隆退位后,以“训政”的方式“主政”了三年,在此期间,嘉庆就只是一个“跟班儿”,毫无实权,甚至被和珅欺负。

(嘉庆皇帝)

当然,乾隆去世之后,嘉庆顺理成章的成了“一把手”,嘉庆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惩治和珅”。和珅的垮台,让民间广为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但嘉庆吃饱,吃的也只是乾隆留给他的一块肥肉,是在吃自己的老本儿。嘉庆于1795年上位,包括乾隆训政在内,共当了二十五年的皇帝。在这期间,正是处于18、19两个世纪的交替之期,整个西方都处在巨变之中。

而嘉庆在这关键时期,有幸的成了大清王朝的掌舵人,他本应该亲自参与和见证这伟大的沧海巨变,因为历史给他创造了一个大有可为、大显身手、施展才华、凸显抱负的舞台,但嘉庆却没能把握住这次宝贵的机遇,他未能使清朝,在历史的巨变之中再次走向中兴,他也没能力挽狂澜,在他统治期间,接二连三的内忧与外患,使得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终究在历史的风尖浪口上,嘉庆成了一代平庸而守成的皇帝!

嘉庆于“盛世”的余晖中亲政,首惩和珅,在朝野立威

嘉庆在“盛世”的余晖之下,从乾隆的手中接下了大清王朝,成了有清一代的第七代帝王。然而嘉庆接手的是一个“漏洞百出、风雨飘摇”的没落王朝,摆在嘉庆面前的,是前朝积留下来,一直又未能处理的许多难题!

  • 难题之一:吏治腐败,搞得官场乌烟瘴气

吏治,一直都是封建王朝很难处理的棘手问题。打击过重,会导致朝廷山下人人自危,过于“懒政”、“得过且过”,无所作为; 打击力度不够,又会导致腐败现象频出,朝政不纲。

乾隆晚年,可能是因为自己年老了的缘故吧,经常陶醉于自己的“盛世景象”之中,好大喜功,贪图享乐,虚骄之心表现的淋淋尽致。一些朝中大臣,为了迎合乾隆的口味,刻意去“粉饰太平”、“阿谀奉承”,报喜不报忧,以此来博得乾隆的欢心。和珅在迎合乾隆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乾隆晚年的“传话筒”,和珅为了阻塞于自己不利的奏折,在私下结党营私,布下天罗地网,横行不法,故意克扣“某些”奏折,使朝廷贪赃枉法之风盛行,官场一片乌烟瘴气。摆在嘉庆面前的,是一副吏治不振、贪污腐败、搬弄是非的糟糕局面。

  • 难题之二:土地问题导致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

除了政治上的乌烟瘴气,嘉庆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道、立业之基,农民没有了土地,就无法生存,进而带来的是社会动荡,甚至起义造反!嘉庆登基时,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少数的官僚地主,占领着普天之下多数的土地,土地兼并,已经大大超过了,农民所能承受的程度。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流亡,大多数都成了路边的乞丐。

嘉庆登基的第一年,北京城的冬天异常寒冷,气温大多都在零下十几度左右,这年二月,光是城内冻死的乞丐,就达八千人之多,惨不忍睹!而反观一些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他们却在竞相挥霍,华衣美食、劳民伤财、奢华至极,毫无一点怜悯之心。所有的这一切,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动乱、阶级矛盾尖锐、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这又是嘉庆面对的一难题!

嘉庆要面临的棘手问题很多,这里就不在一一列举了,要处理这些问题,要重振朝纲,要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嘉庆最好的办法,首先就是“惩治和珅”,杀杀贪官的风气。

  • 惩和珅,树威严

惩治和珅,是嘉庆亲政打响的第一炮!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走”,乾隆去世之后,和珅也预料到了自己将有“不测风云”,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风暴会来的如此之快。在处理乾隆丧事时,嘉庆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收拾和珅了。

(和珅画像)

嘉庆要惩治和珅是理所应当、情理之中的事儿,在乾隆生前,和珅独断专行、结党营私、飞扬跋扈、弄权纳贿、无所不为,最重要的是朝中大把的银子,都被和珅“一人独占”、“中饱私囊”,致使国家财政大大流失。嘉庆以和珅:“上下欺隐、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腐放荡”等等罪状,一举将和珅革职拿问,然后再下令朝中臣子,一一揭发和珅的罪状。

嘉庆以“顺乎民意”、“合乎民情”的理由,顺利的除掉这块毒瘤。和珅倒台后,他的大批党羽也跟着一起倒霉,一律都被嘉庆严惩,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啊!和珅垮台带来的直接好处,是使嘉庆得了一笔“飞来横财”,缓解了财政困难的窘境; 更深层的影响还在于,表达了嘉庆重振朝纲、重树威严的决心!

为巩固江山社稷,嘉庆一展身手,勤劳为政

  • 君克勤则百度惟贞,臣克勤则庶司无缺

嘉庆为了解决朝臣懒惰、萎靡不振这一现象,他首先是从自己做起,以起到带头作用。“事必躬亲,身体力行”, 是嘉庆的真实作风,嘉庆每天勤勤恳恳的批阅奏章,召见大臣议论国政,对那些敷衍塞责、浑浑噩噩、拖沓涣散的官员,一律追究问责。

(嘉庆)

除此之外,嘉庆还废除了以往朝臣每到逢年过节之时,呈送如意的规矩,他从最高统治阶级出发,自上而下,力主节俭,杜绝以往穷奢极欲、一掷千金的豪华生活。嘉庆严于律己的作风,使当时的奢侈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

  • 体育民情,关心民生,减轻百姓负担

乾隆时期大臣的“粉饰太平”,让嘉庆深恶痛绝,更是让嘉庆注意到,要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百姓身上,放在体察民情身上。

对于民间发生的蝗灾、水灾、旱灾等等自然灾害,嘉庆是“绝不姑息”,对受灾地区是“倾囊相助”,安抚百姓,稳定民生,下令各地方官员,建立安置所,收养流亡的百姓。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贪官任意加赋扰民的作为,嘉庆是一经发现,必定严加惩治。为了解决民生问题,嘉庆还力主修建水库,分发粮食种植粮,给百姓减负。

  • 禁绝鸦片,维护国家利益

嘉庆当政期间,是18,19世纪交替之期,西方的英、法等国,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他们开着“船坚炮利”,来到东方寻找原料产地和商业市场,而东亚的宗祖国——大清,一定是他们的理想之地。

英国带着廉价的工业品,远道而来,想和大清做生意,想从这里捞到好处,但大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让英国吃了一个“闭门羹”、“心想事不成”。俗话说,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正的不行,那就来邪的

英国见棉纱等贸易在大清行不通,便开始大量走私鸦片,企图从精神上来腐蚀、击垮清朝。鸦片的毒害,我们是不言而喻的。嘉庆为了打击英国走私鸦片,三次下令禁烟,对于朝中吸食鸦片的官员,是严加惩治,绝不姑息!

在查禁鸦片的态度上,嘉庆严厉打击,立场鲜明,他从国家层面,采取行动,为维护国家利益,尽到了应尽的职责!这是我们应该值得肯定的。

嘉庆,为何又成了一代守成的皇帝了?

说嘉庆守成,主观上是因为他性格懦弱仁善,没有康熙大帝的刚毅和果断。但同时也是事实弄人,是时代造就了嘉庆的守成

嘉庆主政时期,是清朝“盛极而衰”的拐点,此时的清朝,整个国家都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了。国内白莲教、天理教大型起义,极大的大伤了国家元气,再加上大大小小的苗民起义、回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扰的整个国家很是不得安宁。而当国内矛盾还没能来得及处理时,外患又接踵而来了!英、法等国漂洋过海,开着“坚船炮利”,“远道而来”,开启了对东方的殖民时代。

嘉庆想要对付西方列强,但又局限于自身实力的不允许,继续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继续“闭门谢客”。而闭关,脱离了时代的发展潮流,甚至导致后来被时代抛弃!纵观嘉庆二十五年的主政时期,几乎是没有什么突出政绩,唯一可赞的是,社会还算基本稳定,但到了后来的道光、咸丰、同治时期,这种局面,被彻彻底底的打破,清朝开始沦为了西方的殖民地,沦为了西方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清朝人民过着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的生活,这和嘉庆“无为”的主政,是有莫大关系的

如果嘉庆能够“放眼看世界”,在整顿吏治、镇压起义、改善民生的同时,接受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开通海上贸易往来,用西方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或许后来的清朝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3096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