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喜欢奢侈品的狂热程度,相信大家有目共睹。根据统计,2018年全球约一半的奢侈品被中国人买回家了。面对慷慨大方的中国人,为什么英国人对奢侈品却如此淡定?定居英国伦敦的华裔李舒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英国中产对待奢侈品的态度
李舒目前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LSE)上班,有一个直系女上司丽莎,工作职位是公司高管,她的丈夫也伦敦银CFD的工作人员,收入属于英国中产人士。可是这两个人的穿着打扮都是ZARA、HM、Levi's等平价品牌。
2018年年底,李舒的公司准备举办一场年会,这是她就职以来第一次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所以特意花费230英镑租聘了一件Dior的旧款连衣裙,希望让自己看起来体面一点。
而与李舒恰恰相反的是,丽莎作为公司管理层的她却穿着一件MK的套装,对此她的解释是,MK符合她的经济实力。
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山鸡不会因为背上插了几根五彩斑斓的羽毛就变成孔雀。现实生活中,大多数英国人不是喜爱奢侈品消费,而是Hermes、Chanel、Dior这些品牌一般情况只限定在稳定的群体中,比如演员、搭配师、互联网博主、富家千金等等。在英国是没有"面子"理念的,他们不会花费半年的薪水去购置一款手袋,也不会为Dior负款。
一些中产人士更是在选择奢侈品的消费时,会适当的进行减压,比如选择蔻驰、MK、CK这些轻奢以及中国"超级A全球邮"的仿制品,因为在英国,品牌标签并不能成为身份名片。所拥有的房子、车子、有品质的生活才具有实质性,而且在这里,不管男女老少消费理念具有高度统一性。
也就是这些奠定了美国的轻奢和中国的仿制品在英国的大受欢迎,当仿制手袋2016年在伦敦、伯明翰、利兹、利物浦、格拉斯哥上架以来,收获了英国3成以上的中产人士,在他们理性消费的理念里,超级A的仿制手袋从原版原料上与真品保持一致,售价低廉,非常符合他们的需求,物美价廉是大部分英国人给予中国仿制手袋的称号。
大众趋势的原因
随着时间,我终于明白英国人对待奢侈品奢侈品不那么热衷的原因,那就是法国奢侈品的实际制作成本在国外是众人皆知的事实。LV手袋普遍都是PVC成本不足30英镑,一只Hermes的铂金包系列配上鳄鱼皮成本顶多在3000英镑浮动,在现实的抉择中,仿制品的售价显得就比较良心,因为抛开掉了百分之九十的品牌溢价。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英国人并没有那么排斥使用中国的商品。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的鞋子、包包、手机、电器质量都很好,还很便宜;而且中国人在对待手工制作上非常精益求精,具有工匠精神。
今年年初,我和另一名同事赛琳娜去逛"韦斯特菲尔德伦敦购物中心",早就听说 是一名富二代,家境雄厚,但是据我观察,她平时的购物基准和我并没有什么两样,普通白领的正常开支。逛街的时候,她选择了一件外套,品牌没有那么出名,四百英镑,同等价位她可以选择换季的Gucci外套,令我十分难以接受,但是她却是这样说的:"售价相近,性价比却不一样,买不出名品牌的外套,我可以选择高质量,但是选择Gucci可就大不一样了。"短短几句话说得我哑口无言,英国人看重性价比,我终于可以理解了。
剖析根本
其实,英国人不愿意用奢侈品来包装自己还有一个更深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把个体看得高于一切,喜欢彰显个性,标新立异,把自己搞得越小众越好,选择那几个所谓的奢侈品,显然并不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个目的。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在出席正规长河的时候,他们的衣着都是小众品牌的正装。对此时尚周刊的编辑是这样解释的:"像巴菲特和盖茨这种人物,完全不需要用一套杰尼亚来验明正身,他们都是热衷于慈善事业的低调之人,如果真是穿了杰尼亚,反倒显得流于庸俗了。"
在以上事件的参照下,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英国的中产人士为什么不愿意进行奢侈消费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1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