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浪费自己的才华和天赋去做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事。——英伟达创始人 黄仁勋
比特币、绝地求生、无人驾驶以及人工智能,这些火得一塌糊涂的名词背后是一个被《财富》杂志称作“结合了惊人预见力和不懈执行力的罕见人物”,他就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
英伟达,占据整个显卡市场接近70%的市场份额,在游戏、设计、AI乃至所有消费电子领域一骑绝尘,由此黄仁勋成为硅谷最受瞩目的华人CEO。
01 英伟达的起点在中国
黄仁勋是硅谷有名的工作狂,他曾解释自己为何如此狂热:为了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将来更好一些。
这一切都要回到英伟达的起点——中国台湾。1963年,黄仁勋出生在这里,直到9岁才迁往美国,由于经济困难,他和哥哥被送往肯塔基州的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这所学校更像是少年教养院,每个学生都有刀以及刺青。然而这样的环境并没有让他变坏,反而让他学会了坚强和适应环境。也许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在日后英伟达股票突破100美元的时候,他给自己的胳膊上文了个刺青。
后来,他转入了正规学校,并在读书期间不断发掘出自己的乒乓球天赋,然而第一次全国锦标赛他就输得一塌糊涂。在经过深刻的反思后,他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不专注眼前所做的事情,分散心思在不相关的事情上。
从此,他以前所未有的专注拿下了美国乒乓球公开赛的双打季军,本可以成为职业运动员的黄仁勋在此时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决策——放弃乒乓球,投身自己热爱的技术。然后他在1979年考入俄勒冈州立大学,主攻电子工程。
02 英伟达源于一次承诺
大学期间,黄仁勋向自己心仪的对象许诺30岁之前自己将成为一家公司的CEO。
1983年毕业后,黄仁勋怀揣梦想来到硅谷。先后任职于AMD和LSI公司,取得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但是在两年后,黄仁勋主动选择从设计部门调到销售部门,这让他对于产品开发设计与市场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日后英伟达的成功打下了基础。也正因为如此,黄仁勋拥有了“对未来的惊人的预见力”。
工作期间,黄仁勋结识了SUN公司的两个工程师——克里斯和普雷艾姆,在他们的鼓动下,黄仁勋于1993年牵头创办了英伟达,立志打造一个图形芯片帝国。
黄仁勋在30岁生日当天,兑现了他的承诺,成了英伟达的CEO。
03 AI与英伟达的相互成就
很多人认为英伟达赶上了人工智能的风口,但其实是英伟达和人工智能成就了彼此。
1999年8月,英伟达推出了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GPU(图形处理器),开启了显示芯片的新时代,GPU也成为计算机中独立于CPU的另一个重要计算单元。此后,英伟达便成为GPU领域的第一,并且一直占据着视觉计算领域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三个元素:优秀的算法、强大的计算能力、足够的训练数据,所以承载了大量运算量的GPU成为行业的焦点。
因为GPU的成功,黄仁勋也成了当时硅谷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与此同时,黄仁勋还提出了与摩尔定律相对应的“黄氏定律”,即英伟达GPU产品每6个月升级一次,功能翻倍。与“摩尔定律”相比,“黄氏定律”的技术更新速度快了2倍。
黑色皮夹克,胳膊上大片的文身,无论是在CES现场,还是在硅谷,黄仁勋向我们展示了企业家该有的专注与英伟达的高速增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1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