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魏人范雎(jū)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
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chī)击范雎,折胁,摺(zhé)齿。雎佯死,卷以箦(zé),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范雎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
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
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名姓曰张禄。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
浅 释
起初,魏国人范雎(jū)跟随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他善辩,便私下赐给他金子和酒食。
须贾得知范雎私受齐襄王赏赐后,以为他向齐国出卖了魏国的秘密,便在回国后向魏国宰相魏齐告发。魏齐听后大怒,狠狠地鞭笞范雎,打断了范雎的肋骨和牙齿。情急之下,范雎装死,魏齐便命人将范雎用竹席包裹后抛到厕所里,并让醉酒的宾客向他身上撒尿,以惩戒后人不得妄言。
在厕所里,范雎逮着个机会对看守说:“你若能设法放我出去,我必有重谢。”
看守便向魏齐请示扔掉范雎的“尸体”,已经喝醉的魏齐随口就答应了,范雎于是得以脱身。魏齐酒醒后反悔,又派人前去搜索范雎。
魏国人郑安平把范雎藏了起来,范雎改换姓名为张禄。
品《鉴》
1
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
须贾是否出于忌恨而故意陷害范雎,《资治通鉴》中并无交代,但无论如何,范雎这种在工作期间私受、私交的行为,确实容易授人以柄。
范雎的这一教训,放到今天,仍然常见,值得职场中人引为镜鉴。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三国时期·曹植·《君子行》
2
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
领导者对下属的报告,宜有所甄别,若事关重大,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予以核实,不可偏听偏信,否则就可能为日后遭罪或躺枪埋下伏笔——11年后,前259年,魏齐因为得罪范雎,被迫自杀······
3
范雎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 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0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