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甘露之变:李唐皇权的最后挣扎

甘露之变:李唐皇权的最后挣扎

安史之乱后,宦官逐渐崛起,成为政治上的一颗毒瘤,甚至拥有了废立皇帝的实力。唐朝的宦官们杀了唐宪宗,唐敬宗,拥立唐文宗,宣宗,僖宗等,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一般认为唐玄宗李隆基身边的高力士是唐朝宦官开山鼻祖。但是高力士为人忠厚老实,即使是在唐玄宗晚年落寞的岁月里,也是不离不弃的陪伴这个曾经一手开创了盛唐、又一手把它毁了的两面天子。真正使宦官们失去控制的是他们掌握了中央神策军,掌握了军权。

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的形势是地方上藩镇割据,朝廷上皇帝已经失去了对文官集团的信任。皇帝有意培植宦官势力来对抗中央的文官集团和地方上的割据势力,不想一不小心玩砸了。宦官势力做大,不仅没有制衡藩镇和文官,反而对皇权形成严重威胁,后面上台的皇帝反而处处受宦官的钳制。唐文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上岗的,他的祖宗们挖的坑害苦了他。

文宗是大宦官王守澄拥立的,但是文宗上台之后第一个要除掉的目表就是他。文宗发掘出了王守澄小团体内部的两个不安分分子,一个叫李训,一个叫郑注。可能文总觉得用老王身边的人隐蔽性更好,在外人看来,李王郑是一伙的,怎么可能闹内讧呢。

除王守澄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文宗先是提拔了老王小团体里面的另一名宦官-仇士良,分去了一部分军权,然后再借机夺了老王的兵权并赐了一杯毒酒。大boss死了,还有一个小boss。本来李王两个人计划的挺好,当丞相的李训把郑注派到外地当节度使,搞点武功高的人。然后让文宗下令全体宦官参加王守澄的葬礼,当所有宦官进到王守澄的墓门里时,让郑注带人把这些宦官全部干掉。

本来是一个很好的计划。但是这次计划的主谋者李训和郑注两个人不是一条心。李训觉得按照计划成功后功劳都是郑注的,于是便和几个心腹密谋,提前动手。解决掉仇士良之后,下一步就是郑注。

李训的计划是上朝时由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禀告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降下甘露,引诱仇士良前去观看,伺机除掉仇士良。不想仇士良警觉性高,抢先逃脱。

逃掉的仇士良开始了疯狂的反扑,仇士良知道了文宗参与了李训的密谋,对皇帝十分愤恨。受此事件牵连,遭到诛杀的大大小小的官员达到千余人。自此之后,文宗彻底失去了左右朝局的能力,甘露之变发生时文宗才27岁,本该是大展雄图的年级,但是只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受尽家奴的欺辱。

唐文宗属于志大才疏,没有能力的类型。出身于地方,在京城根基浅薄,本该慢慢积蓄力量,给予宦官集团致命一击,行事略显急躁。文宗所仰仗的李训和郑注二人也不是铁板一块,闹内讧分散了本身就不占优势的力量。再者二人代表文官集团,制定此次计划的目的本身就是冲着最高权力取得,也谈不上什么好鸟。倘若二人政变成功,谁敢保证这两个人不会发展成权臣。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相互制衡,皇权才能更加稳固。

历史没有如果,文宗之后,大唐实际上进入了它生命的倒计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8262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