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是柔软的肌性器官,现代医学认为舌具有辨别滋味、调节声音、搅拌食物、协助吞咽的功能。
在舌的表面附有一层苔状物,即现代医学所说的舌乳头,中医学所说的舌苔(关于舌苔和舌乳头的关系有争议,不用管它)。现代医学将舌乳头分为四种形态,分别是丝状、菌状、轮廓状和叶状,主要功能是感受酸、甜、苦、咸等味觉。而古老的中医学则认为舌苔是由脾胃运化(这个名词如果不容易懂,似乎可以理解为食物在消化系统里面所发生的变化)食物所产生的。所以中医认为观察舌苔可以反应人的消化系统状况。下面就跟大家简单分析几种常见的舌苔。
1、淡红舌、薄白苔
舌苔薄而均匀,或者中部稍微增厚,干湿适中。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淡红色的舌质。这是正常的舌苔表现,提示脾胃功能(消化系统功能)良好。准确认识正常舌苔,是识别异常舌苔的基础。
2、黄苔
舌苔呈现黄色,多由薄白苔转化而来。黄苔提示体内有热,体内之热熏灼舌面,表现在舌苔上就是黄苔,根据热的程度不同,可有淡黄苔、深黄苔,甚至焦黄苔。治疗上主要是清热。常用中药有,栀子、黄芩、黄连、金银花、菊花等。
3、腻苔
舌苔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紧贴舌面,中间厚两边薄,刮不下去。腻苔主要提示体内有过多的湿气和浊物(中医认为这些东西的产生是由于消化功能减退,未能完全消化的食物,尤其是鱼肉,久而久之则变生为湿浊,进一步损伤消化功能),这些东西本身具有粘腻缠绵的特点,当它们在舌面聚集就表现为腻苔。治疗上主要是祛湿化浊。常用中药有,藿香、苍术、厚朴、豆蔻、砂仁等。
4、灰黑苔
舌苔呈现灰黑色,舌中部灰黑色较深,越接近舌尖,灰黑色越浅。中医认为灰黑苔是疾病发展到相当严重程度后才出现的。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舌苔灰黑舌面水分较多,提示体内寒湿过盛;另一种是舌苔灰黑舌面水分很少,提示体内热毒炽盛。治疗上主要是温里化湿、清热解毒。常用温里化湿中药有,附子(有毒),干姜、肉桂、丁香、佩兰;常用清热解毒中药有,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等。
5、淡白舌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种比较常见的舌象——淡白舌。前面提过正常人的舌象是淡红舌、薄白苔。这里出现的是淡白舌,即舌色浅淡,白多红少,严重者几乎没有血色(枯白舌)。最常见于贫血患者,中医所说的气血亏虚,血运无力不能容润舌体。治疗上主要是补气养血。常用中药有,党参、黄芪、山药、当归、熟地等。
除了消化系统,中医认为舌苔还与心、脾、甚至五脏相关。但最主要的还是与消化功能有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7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