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穿越时空的一粒咖啡豆:02海陆丝绸之路为何带不回一颗小咖啡豆

穿越时空的一粒咖啡豆:02海陆丝绸之路为何带不回一颗小咖啡豆

据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丝绸之路”这个名词以来,中国人的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全球几个大洲,其中途径中亚、西亚、欧洲和非洲,总长度近超过8000千米,穿越了几十个国家,在持续近2000多年的时间里,带回了有汗血宝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和胡麻等稀罕物,却未曾发现咖啡是个不亚于茶叶的神秘饮品。

有关咖啡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十世纪一位阿拉伯医生拉吉写下的。无论咖啡在当时是作为饮品还是药品,都没有能引起汉朝使者的注意。倒是饮用咖啡可以提神的特点在欧洲各地流行,并引发了不小的动静。法国酒商甚至害怕咖啡成为葡萄酒的头号敌人。而此时的南阿拉伯地区开始密集种植来自于依索比亚的咖啡树苗,这个品种叫“阿拉比卡”。至少在那个年代代表中国出使巡游的使者,并没有听到阿拉伯朋友关于牧羊人的羊吃了咖啡浆果兴奋得彻夜不眠的故事。

无独有偶,郑和带领20000人下西洋的超级大团队也与咖啡无缘。七下西洋,走访20几个国家,无疑是中国人带来的茶叶占了上风。郑和团队几乎走过了大部分咖啡原产地,带回的朝贡礼品礼册名单中并没有咖啡豆的名字。时至今日,我国的咖啡总产量仍然占不到全球产量的10%,倒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名贵红茶品种被偷偷移植到了印度和斯里兰卡,成就了某国茶叶品牌一枝独秀的局面。

历史总是那么的偶遇奇缘。直到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来到云南大理,在朱苦拉村种下了满足他个人饮用喜好习惯的第一粒咖啡豆。同一时期的日本人却在发现咖啡豆的经济价值中比中国早了近百年。按道理,日本和马来西亚、越南等亚洲的咖啡产地,作为附属小国应该向天朝上国纳贡上等咖啡才对。

或许地大物博的中国在当时压根就没有把咖啡豆与茶叶同等对待,以至于亚洲两大咖啡文化圈里都没有提到中国,对于咖啡来讲在这个时期也没有走进中原大国的杯子中。倒是宝岛台湾在割让的几十年里学会了对咖啡日常饮用习惯和制作方法,来自台湾的咖啡连锁店在改革开放初来到祖国大陆,占据一席之地。同期前后进入的还有国际咖啡企业和某咖啡大连锁,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庞大新消费市场。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4531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