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是不是发明了造纸术?

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是不是发明了造纸术?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千百年来,人们依据《后汉书》的记载,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的。可近年来,有人又提出了异议。

一种意见认为,蔡伦对造纸术所作的伟大贡献,史书上有明文记载,这一直为世界所公认,考古新发现不能否定蔡伦造纸。理由是:

(1) 自古至今,要造一张植物纤维纸,要经过剪切、沤煮、打浆、悬浮、抄造、定型、干燥之类复杂的操作过程。而1957年出土的灞桥纸,麻质纤维大多数较长,这说明没有经过必要的剪切过程;纸的结构松弛,厚薄相差悬殊,纤维定向排列多,交织差,这说明没有经过悬浮和抄造过程。

(2)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遗址中出土的小纸团,1978年扶风县在西汉墓葬铜泡里发现的纸团,用途不明,经分析属同一类型,为麻质纤维经过剪切、捶打,纤维有一定程度的帚化。但纸的结构松弛,纤维束多,纤维分散度差,交织不好,无帘纹,纸面起毛凸凹不平,厚薄相差3倍以上,说明这类纸没有经过良好的悬浮成浆和抄造过程。

(3)到目前为止,连同罗布淖尔纸在内的西汉纸,均未用于书写。

(4) 蔡伦时代的纸和上述雏形纸相比较,在原料范围、工艺技术水平、推广使用价值上,有了质的飞跃。他在前人漂絮和制造雏形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高,从原料和工艺上把纸的生产提高到-一个独立行业的阶段,用于书写,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即使在雏形纸出土的今天,把蔡伦视为造纸术的发明者是正确的。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考古发现否定了蔡伦造纸说。对目前尚存的3种西汉纸实物进行检验,证明造纸起源于西汉而不是东汉蔡伦。

理由是: (1) 1957 年出土的灞桥纸,纤维短细匀整,平均长度1.09毫米,平均宽度0.018毫米;经显微镜观察,纤维有帚化,化学检验发现纸中有钙离子,纸页厚度0.085毫米,定量21克/平方米,紧密度接近当今手工纸克/平方厘米。这表明纸是由麻料经切断、沤煮、春捣而成浆,使短细匀整的、分散的单根纤维异向交织,抄造而成纸。

它不是由麻絮、麻屑之类的堆积物,受镜身压力成片的。经验证,压在纸上的一面铜镜单位面积重量为公斤/平方厘米,相当3张十号黄板纸重量。在这种情况下,麻所受的压缩率仅为0.4%,这是微不足道的,是不能积压成片的。

(2) 1973 年出土的金关纸和1978出土的中颜纸,白度皆约40度,纤维短细、柔软,平均长度分别为1.03及1.29毫米,平均宽度各为0.0017—0.0019毫米,纤维有明显的帚化,纸的毛面有织纹痕迹。这表明西汉麻纸,经过了切、煮、捣和抄的工艺过程。

(3) 中国手工纸用毛笔挥毫,墨中已有疏水性的胶质,可以在纸上泼墨,挥洒自如。经试验西汉中颜纸可用毛笔蘸墨书写,只是古人未曾写字而已,这说明它不是“纸的雏形”。所以,西汉出土的古纸是真正的纸。它既补充了《史记》、《汉书》记载的不足,又订正了《后汉书》中的记载之误,从而否定了流传千百年的蔡伦发明造纸之说。

作者介绍:我是“拉拉体聚聚”,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历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3943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